天之僇民
拼音tiān zhī ruò mín
含义受天惩罚的人;罪人。同“天之戮民”。
出处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找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
典故出处
鲁迅《野草·淡淡的血痕中》:“人们都在其间咀嚼着人找的渺茫的悲苦……各各自称为‘天之僇民。’”
近义词
天之戮民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受天惩罚的人;罪人。同“天之戮民”。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指罪人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现代
详细解释
- 天之,指上天;僇民,指受尽灾祸的百姓。成语意为受天灾人祸之苦的人民。形容社会动乱、战乱等时期,百姓生活困苦、备受痛苦。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战乱、自然灾害等时期,描述人们生活困苦、备受痛苦的情况。
故事起源
- 《左传·宣公二年》中有一则故事,说的是周宣王时期,天降大雨,洪水泛滥,百姓的房屋被毁,农田被淹,百姓生活困苦。这时有人对宣王说:“天之僇民,不可不救。”宣王听后非常感动,下令救助受灾的百姓。此后,“天之僇民”成为了一个成语,用来形容受灾的人民。
成语结构
- 主要由四个汉字组成,结构简洁明了。
例句
- 1. 在战乱年代,人民生活困苦,真是天之僇民。2. 自然灾害过后,灾区的百姓成了天之僇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天之僇民”与受灾的人民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他们生活困苦、备受痛苦的情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灾害和战乱,以及相关的成语和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故事里,人们被洪水淹了,他们成了天之僇民。2. 初中生:战争结束后,那个国家的人民成了天之僇民,生活非常困苦。3. 高中生:在自然灾害中,受灾地区的人们成了天之僇民,生活一片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