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虱而谈
拼音mén shī ér tán
含义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
出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典故出处
《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近义词
扪虱而言
英文翻译
crack lice and chat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从容,无所畏忌。
成语举例: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鲁迅《而已集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谈吐从容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故事
十六国时,前秦有一位大臣叫王猛,字景略,北海剧(今山东寿光东南)人。他学识广博,爱读兵书,为人谨慎,严峻刚毅,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政治家。
公元354年,东晋大将桓温出兵北伐。进入关中以后,王猛披着老百姓的衣服去见桓温。一见面他就谈论当时的天下大事,并把手插进衣服里摸虱子,好象身边再没有别人一样。桓温见王猛谈吐举止不同一般,便和他亲切地交谈起来,还赐给他车辆和马匹。
当时,前秦皇帝符坚有志争夺天下,听说王猛很有才干,便请他做了丞相。王猛施展自己的才智,终于帮助符坚统一了北方。王猛于公元375年病死,终年50岁,据史书记载,他死后,“朝野苍哭三日”。
详细解释
- 扪虱而谈形象地比喻说话离题太远,没有切入实质问题。扪虱指的是一种琐碎的行为,和谈话主题无关。这个成语常常用来形容人在讨论问题时,离开了核心内容,只谈些无关紧要的琐事。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用“扪虱而谈”来形容某人在讨论问题时离题太远,没有抓住重点。比如,当某人在会议上不停地讨论一些无关紧要的细节,而不关注核心议题时,我们可以说他在“扪虱而谈”。
故事起源
- 相传,战国时期,有两个朋友一起讨论问题,其中一个朋友开始讲起了关于如何扑虱子的经验,而且还详细地描述了如何用手指去扪虱子。另一个朋友听了很不耐烦,于是就对他说:“我们明明在讨论重要的问题,你却在扪虱子,真是扪虱而谈啊!”从此,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
成语结构
- 扪虱+ 而+ 谈
例句
- 1. 在会议上,他总是扪虱而谈,很少关注重点问题。2. 别扪虱而谈了,我们要集中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扪虱而谈”与琐碎的行为和离题太远的谈话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人在讨论问题时,却在专注地扪虱子,这样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离题、无关紧要的成语,如“岔了话题”、“绕弯子”等,以丰富对于这类成语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在讲课的时候,有同学总是扪虱而谈,不集中注意力。2. 初中生:在班会上,同学们应该扪虱而谈,讨论一些有关学习和生活的问题。3. 高中生:辩论赛上,选手们要避免扪虱而谈,要紧紧围绕着辩题展开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