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拼音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duàn bù jué
含义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出处《文选·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
典故出处
《文选·曹冏〈六代论〉》:“百足之虫,至死不僵。”李善注引《鲁连子》:“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者,持之者众也。”
近义词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英文翻译
A centipede does not topple over even when dead.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常用程度:生僻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分句、宾语;指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百足之虫,指的是蜈蚣,它虽然身体柔软,但是脚足却有许多,每一只脚都能够爬行,非常灵活。至断不蹶,意味着即使蜈蚣被截断了一截,它依然能够继续前进。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意志坚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或挫折,都能够坚持不懈,不屈不挠。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的坚持和不屈不挠的精神,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要有坚定的决心和毅力。在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都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表达对自己或他人的赞赏和鼓励。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庄子·逍遥游》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人看到一只蜈蚣爬行,觉得它的腿很多,一定很难行动。于是他拿起一根竹片,将蜈蚣踩断了一截,结果蜈蚣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前进,仍然坚定地向前爬行。这个故事启示人们,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成语结构
-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第一个部分是“百足之虫”,第二个部分是“至断不蹶”。
例句
- 1. 他是一个百足之虫,至断不蹶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够坚持下去。2. 面对挫折,我们要像百足之虫一样,无论遭受多少打击,都不能轻易放弃。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百足之虫与坚定不屈的精神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一个蜈蚣在面对困难时,虽然身体柔软,但是脚足却有许多,它依然能够坚持不懈地前进,不屈不挠。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坚持不懈、毅力等主题相关的成语,如“铁杵成针”、“锲而不舍”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百足之虫一样,坚持不懈地学习,争取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面对考试的压力,我要像百足之虫一样,坚定不移地复习,不放弃任何一个知识点。3. 高中生: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要像百足之虫一样,不屈不挠地追求我的梦想。4. 大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是一项困难的任务,我要像百足之虫一样,坚持不懈地研究和撰写,争取取得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