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咬一口
拼音fǎn yǎo yī kǒu
含义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典故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拿奸拿双,拿不住双,反咬一口,就受不得了。”
近义词
倒打一耙
英文翻译
trump up a countercharge against one’s accuser <make a false countercharg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成语举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因为顾客可以不承认,反咬一口,‘诬良为盗’,还得吃官司。”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同“倒打一耙”
成语结构:动宾式
产生年代:近代
成语谜面:打疼了的疯狗
详细解释
- 当一个人受到冤枉或攻击时,有时会选择反击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声誉或尊严。成语“反咬一口”形象地描述了这种行为,意味着被攻击者以相同的方式回应攻击者,让对方也感受到同样的痛苦或困扰。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在受到冤枉或攻击后,采取反击的情况。可以用于各种社交场合,如工作环境、家庭关系或友谊中。
故事起源
- 成语“反咬一口”最早出自《战国策·齐策一》。故事中,齐国的一个将军被人诬陷为叛徒,他非常愤怒并决定反击。将军对自己的一个属下说:“既然他们说我是叛徒,那我就反咬一口,让他们也尝尝这种滋味。”这个故事成为了成语“反咬一口”的起源。
成语结构
- 动词+动词+量词
例句
- 1. 他被冤枉了,但他没有选择沉默,而是反咬一口,揭露了真相。2. 当你受到攻击时,不要一味忍气吞声,有时候反咬一口是必要的。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被咬的人在被咬后,他做出了反击的动作,以此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反咬一口”相关的成语,如“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等,了解它们的意义、用法和故事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当我的朋友说我做错了事情时,我不会沉默,而是会反咬一口告诉他我是正确的。2. 初中生:老师冤枉我抄袭,我不能忍受这种冤屈,我会反咬一口,向校长解释清楚。3. 高中生:在面对网络欺凌时,我们不能被动承受,而是要反咬一口,维护自己的尊严。4. 大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我们不应该被别人的攻击打倒,而是要反咬一口,展现自己的实力。希望以上内容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