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百足之虫,断而不蹶在词典中的解释
bǎizhīchóngduànérjué

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拼音bǎi zú zhī chóng,duàn ér bù jué

含义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出处唐·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典故出处

  • 唐·马总《意林》卷一:“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近义词

  •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

成语资料

  • 成语解释: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同“百足之虫,至死不僵”。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贬义词
    语法用法:作分句、宾语;指坏势力等不容易被清除
    成语结构:复句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百足之虫,是指具有百条足的昆虫,其身体虽然小,但是能够在断掉一截足后仍然能够继续行动。这个成语比喻那些虽然条件不好,但是意志坚定、顽强不屈的人或事物,不会被困难或挫折击倒。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那些意志坚定、不屈不挠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那些具有顽强生命力的事物或现象。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出自《战国策·魏策一·愚人节》。故事中,魏国的孟尝君特意设下一个陷阱,用来测试他的大臣们的忠诚度。他在宴会上特意将一盘美味的菜肴摆在大厅中央,然后让人放出一只毒蝎。众人惊慌失措,纷纷逃离现场,只有魏国的大臣公孙衍不为所动,继续享用美食。孟尝君看到后大为惊讶,称赞他为“百足之虫,断而不蹶”。

成语结构

  • 主语+百足之虫+逗号+状语+断而不蹶

例句

  • 1. 他虽然年纪小,但是是一个百足之虫,断而不蹶。2. 面对困难,我们要像百足之虫一样,坚持不懈,永不放弃。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百足之虫,断而不蹶”这个成语与昆虫的形象联系起来,想象一只断掉了一截足却仍然能够继续前行的昆虫。这样可以更容易记住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他与坚持、顽强有关的成语,如“水滴石穿”、“坚持不懈”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百足之虫一样,努力学习,不断进步。2. 初中生:即使遇到困难,我也要像百足之虫一样,坚持下去。3. 高中生:面对挫折,我要像百足之虫一样,不屈不挠,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