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于空言
拼音tuō yú kōng yán
含义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出处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
典故出处
元·黄溍《格庵先生赵公阡表》:“道之不行,托于空言,显显赵公,则既有闻。”
近义词
托之空言、托诸空言
英文翻译
give lip service to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指寄托所怀于文词议论。同“托之空言”。
常用程度:一般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成语结构:偏正式
产生年代:古代
详细解释
- 托于空言是一个由四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托”意为依靠,倚仗;“于”表示在;“空”指虚假,没有实质内容;“言”指言辞,说话。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仅仅依靠虚假的言辞或空洞的承诺,而没有实际行动或支持。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通常用于形容人们只会说空话,没有实际行动或结果的情况。可以用来批评那些只会做空洞承诺或空谈理论却不付诸实践的人。
故事起源
- 《史记·项羽本纪》中有这样一段故事:项羽在攻打齐国的时候,齐王田无宇向项羽提出投降,并发誓效忠项羽。然而,当项羽攻下齐国后,田无宇却违背誓言,拒绝投降,最终被项羽处死。这个故事中的“托于空言”一词就是指田无宇虚假的承诺和言辞。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由“托于”和“空言”两个部分组成。
例句
- 1. 他常常托于空言,从来不会实际行动。2. 这个政客总是善于托于空言,却缺乏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托于空言”联想为一个人依靠空洞的言辞站在空中,没有实际行动。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中国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阅读相关的成语故事书籍或参考在线资源。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托于空言说他会帮我做作业,但他从来没有实际帮过我。2. 初中生:政客们常常托于空言,却很少兑现承诺。3. 高中生:老师托于空言说我们考试会很容易,结果考题却很难。4. 大学生:有些公司托于空言,宣称给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但实际上却很少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