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端正正
拼音duān duān zhèng zhèng
含义形式上、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正正规规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3回:“李逵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三拜,心中想道:‘阿也!少了一拜!’”
典故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3回:“李逵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三拜,心中想道:‘阿也!少了一拜!’”
反义词
歪歪斜斜
英文翻译
as level as a die <true as a die>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形式上、结构上或安排上协调相称,正正规规
成语举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着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定语、状语;用于有序的事物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近代
详细解释
- 端端正正是由两个相同的形容词“端”组成的,意思是非常正直、端庄,没有任何偏差或欺骗。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举止非常正直,不做任何不正当的事情,也不说谎话。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行为端庄,举止正直。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事件或事物的合乎规范,没有任何问题。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水浒传》中。故事中有一个叫端木须的人,他是一个非常正直、端庄的人,所以人们就用“端木须端端正正”来形容一个人的品行举止非常正直、端庄。
成语结构
- 两个相同的形容词“端”组成,重复的形容词加强了形容的程度。
例句
- 1. 他的品行非常端端正正,从来不做任何不正当的事情。2. 这个学生是一个端端正正的好学生,从不作弊。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成语的两个相同的形容词“端”看作是两个人站在一起,端庄地对待彼此,形成了一个端端正正的形象。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更多与品行举止相关的成语,如“正大光明”、“光明正大”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爸爸是一个端端正正的人,从来不说谎话。2. 初中生:作为学生,我们要端端正正地对待考试,不能作弊。3. 高中生:作为班长,我要端端正正地履行我的职责,带领同学们学习进步。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要端端正正地对待学业,努力学习,不做任何不正当的事情。5. 成年人: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都应该端端正正地对待他人,不做任何欺骗或伤害别人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