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利人和
拼音dì lì rén hé
含义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典故出处
《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近义词
得天独厚、天时地利
反义词
内外交困、逆水行舟、众叛亲离
英文翻译
geographical conditions and good relations with the people <terrain is favourable and people are friendly>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地利:地理的优势;人和:得人心。表示优越的地理条件和群众基础。
成语举例:虽然犯了一次错误,红军已卷土重来此地利人和之边界,前途希望还是不恶。(毛泽东《井岗山的斗争》)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与天时连用
成语结构:联合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辨形:和,不能写作“合”。
成语谜面:天不作美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有人问孟子怎样做才能算圣主明君。孟子说只有用仁政来治理天下,因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拿打仗来举例,敌人会利用地势与天气等优势据城抵抗,如果城内居民讨厌暴政,他们会纷纷起来反抗,开门迎接对方。
详细解释
- 地利指地理环境的优越条件,人和指人员协作的和谐配合。地利人和这个成语强调了地理环境和人员的配合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地理环境适宜,人员配合默契,才能顺利完成某项事业或活动。
使用场景
- 可用于形容某个地方的环境条件好,适合进行某项活动;也可用于形容团队合作默契,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
故事起源
- 成语“地利人和”最早出现在《战国策·齐策四》中,原文是“地利者,所以利人;人和者,所以和利。”这句话是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家田忌说的,他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比赛时,强调了地理环境和人员的重要性。
成语结构
- 地利人和是一个四字成语,结构为地+ 利+ 人+ 和。
例句
- 1. 这个地方的交通便利,人员配合默契,真是地利人和,适合发展旅游业。2. 团队成员之间相互信任,工作效率很高,地利人和,使得项目顺利完成。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地利人和”与“地理人和谐”进行联想,地理环境的优越和人员的和谐配合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地理环境、人员配合相关的成语,如“天时地利人和”、“地利之便”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游乐场的设施很好,地利人和,我们玩得很开心。2. 初中生:这个球队的队员配合默契,地利人和,取得了冠军。3. 高中生:这个城市的经济发展很快,地利人和,吸引了很多投资。4. 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团队的合作是地利人和的关键。5. 成年人:在选择投资项目时,要考虑地理环境和人员配合是否地利人和,以确保成功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