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兑
拼音bō duì
注音ㄅㄛ ㄉㄨㄟ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调拨;掉换。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穀·粮米派兑》:“其最可恶者……一在串通旗甲,将强有力者之粮,贿买好帮次拨兑……将懦无势为者之粮,分拨坏帮次。” 燕丁 《砖》:“咱不与通融通融,拨兑一下?”
基本含义
- 指分辨是非,辨别真伪。
详细解释
- 拨兑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拨指分辨、辨别,兑指真伪、是非。拨兑的含义是指人们辨别是非、分辨真伪的能力和行为。
使用场景
- 拨兑常用来形容人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和判断力。可以用于表扬他人辨别是非的能力,也可以用于自我警醒和提醒自己要有正确的判断力。
故事起源
- 拨兑的故事起源于《庄子·徐无鬼》。故事中,庄子的朋友徐无鬼被人诬陷,庄子派人去拨辩真相,最终揭露了真相。这个故事中的拨辩就是拨兑的意思。
成语结构
- 拨兑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拨是动词,兑是宾语。
例句
- 1. 他的拨兑能力很强,能够准确判断出是非。2. 我们应该提高自己的拨兑能力,不要轻易被欺骗。3. 这个问题需要经过拨兑才能找到正确答案。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拨兑”这个词语与“辨别真伪”这个含义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自己在拨动一个开关来辨别真伪,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辨别、判断相关的成语,如“辨证”、“判若两人”等,来扩展词汇量和语言运用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拨兑出正确答案。2. 初中生:老师教我们要有拨兑是非的能力。3. 高中生:在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拥有拨兑的能力来判断真假信息。4. 大学生: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具备拨兑的能力,不被谣言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