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匿
拼音tuì nì
注音ㄊㄨㄟˋ ㄋ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1).退避藏匿。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庾长仁 ﹞始入门,诸客望其神姿,一时退匿。” 唐 柳宗元 《唐铙歌鼓吹曲·吐谷浑》:“岁侵扰我疆,退匿险且遐。”
(2).黜退;埋没。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相胜》:“司农为奸,朋党比周,以蔽主明,退匿贤士,絶灭公卿。”
基本含义
- 指因害怕或不敢面对困难、危险而逃避、躲藏的意思。
详细解释
- 退匿是由两个词组成的成语,退指逃避、离开,匿指隐藏、躲藏。退匿的意思是逃避困难、危险,躲避现实,不敢面对问题。
使用场景
- 退匿常用于描述一个人在面对困难时逃避、躲避的情况。可以用来形容某人在遇到挫折时选择逃避而不敢面对现实,或者形容某人在面临困难时选择逃避而不敢去解决问题。
故事起源
- 退匿的故事起源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政治家,他年轻时崇尚自由,不愿受制于权贵,因此他拒绝了当时皇帝的宠幸。后来,他被迫逃亡,但他并没有选择躲避,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最终获得了成功。
成语结构
- 退匿是由两个单独的汉字组成的,没有特殊的结构。
例句
- 1. 他遇到了困难就退匿,从来不敢面对问题。2. 她在面对挑战时总是退匿,从不敢去尝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退匿”与“逃避”、“躲藏”等词语联系起来,形象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遇到困难时选择逃避、躲避,不敢去面对问题的场景,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退匿相关的成语或词语,如“逃之夭夭”、“遁入空门”等。同时,也可以学习一些与勇敢、坚持等相反的成语,如“勇往直前”、“迎难而上”等,以便更好地理解退匿的含义和使用场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害怕考试,所以退匿了。初中生:面对困难,他选择了退匿而不是勇敢面对。高中生:她因为害怕被嘲笑而退匿,没有表达自己的观点。大学生:面对挑战,他选择了退匿,没有勇往直前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