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记録在词典中的解释

记録

拼音jì lù

注音ㄐㄧˋ ㄌ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 (1).载录,记载。《后汉书·班彪传》:“又有记録 黄帝 以来至 春秋 时帝王公侯卿大夫,号曰《世本》,一十五篇。”《旧唐书·褚遂良传》:“ 太宗 尝问曰:‘卿知起居,记録何事?大抵人君得观之否?’” 沙汀 《涓埃集·闯关》:“ 左嘉 正在炕上记录着午间他在村外同 余明 的谈话。”
    (2).史册;记载的材料。 宋 曾巩 《太子宾客致仕陈公神道碑铭》:“惟 陈氏 ,其先 虞舜 之后,封於 陈 。 春秋 时, 陈 灭入 楚 ,其子孙以国为氏,世为显姓,见於记録。” 元 黄溍 《常熟州学田记》:“当 孔子 时, 吴 通上国已久,北学宜非一人,独 子游 以身通受业,列於七十有二人之间,而其言行见於记録为甚具。” 康濯 《水滴石穿》第五章二:“以上就是这次漫谈会的全部记录。”
    (3).指记名在册,以备录用或治罪。 唐 崔致远 《谢生料启》:“岂料司空相公俯念海人久为尘吏,特垂记録,继赐沾濡。”《资治通鉴·晋武帝咸宁五年》:“大者即加刑戮,小者记録为罪。” 宋 刘攽 《为王驾部汝州谢二府启》:“尚蒙记録,不汝遐遗,旧物復还,戍期加近。”
    (4).做记录的人。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九回:“记录忙得笔杆乱动,报名的人一个紧挨一个。”《十月》1981年第1期:“噗哧一声,两个记录都笑了。”
    (5).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以内记载下来的最高成绩。 李玲修 《笼鹰志》:“他像一个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在碧波中腾跃,直向新的记录冲击。”

基本含义

  • 记录、记载。

详细解释

  • 记録是一个动词,指用文字、图像、声音等方式将事物的信息或事件的发展过程记录下来。它强调将事物的重要信息或发展过程保存下来,以便后续查阅或参考。

使用场景

  • 记録常用于描述文献、历史、科学、技术等领域中的记录行为。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记录会议讨论、学术研究、历史事件、个人经历等。同时,也可以用来形容书籍、文件、笔记本等保存信息的载体。

故事起源

  • 记録一词最早出现在《庄子·外物》一篇中,其中记载了庄子和惠子的对话。故事中,庄子用记録一词来表达记录和记载的重要性,以及通过记录来保存智慧和知识的传承。

成语结构

  • 记録是一个动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每天都会记録自己的学习进展。2. 这本笔记本用来记録我的思考和创意。3. 记録下这个会议的要点,以备日后查阅。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记録这个词与“记录”这个词语的发音相对应,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学习如何有效地进行记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可以了解更多关于笔记技巧、信息组织和存储的知识,以提高自己的记忆和学习效率。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喜欢用彩色笔来记録课堂笔记。2. 初中生:老师要求我们用电脑记録实验结果。3. 高中生:历史课上,我们需要记録下重要的历史事件。4. 大学生:为了更好地掌握知识,我会记録下每一次讲座的要点。5. 成年人:我喜欢用日记的方式来记録自己的生活点滴。

拆字解意

记録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