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害民在词典中的解释
hàimín

害民

拼音hài mín

注音ㄏㄞˋ ㄇㄧ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伤害人民。《易·节》:“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汉 焦赣 《易林·坤之大壮》:“岁飢无年,虐政害民。” 唐 韩愈 《唐故河南令张君墓志铭》:“君曰:‘刺史可为法,不可贪官害民。’”

基本含义

  • 指以损害民众利益为目的或结果的行为。

详细解释

  • 害民是指以利益为先,不顾民众利益而做出的损害行为。这个成语强调了对民众利益的忽视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使用场景

  • 在日常生活和社会舆论中,害民常常用来批评那些为了谋取私利而不顾他人利益的人或行为。

故事起源

  • 害民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小说《水浒传》中。故事中,有一位名叫张顺的人,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欺压百姓,导致民众痛苦。后来,张顺被水浒英雄朱仝杀死,民众得以解脱。从此,害民成为了指责不顾民众利益的行为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害民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其中“害”和“民”分别表示“损害”和“民众”。

例句

  • 1. 这些不良商家为了追求暴利,不惜害民。2.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防止害民的行为发生。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害”和“民”两个字分开记忆,然后联想到害民是指对民众利益的损害,进一步联想到水浒传中的故事情节,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和起源。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害民相关的成语,如“害怕”、“害羞”等,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用法。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捉弄同学的人真是害民,我们都不喜欢他。2. 初中生:这个公司的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对我们居民造成了很大的害民。3. 高中生:政府应该加强监管,防止害民的现象发生,保护人民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