僮蒙
拼音tóng méng
注音ㄊㄨㄙˊ ㄇ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僮蒙 ”。昏昧不明事理。《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 汉 王逸 注:“矇,僮矇也。言我将方舟随江而浮,冀幸 怀王 开其矇惑之心而还己也。”矇,一本作“ 蒙 ”。《国语·鲁语下》“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邪” 三国 吴 韦昭 注:“僮,僮蒙不达也。”
见“ 僮矇 ”。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年幼无知,不懂事理。
详细解释
- 僮蒙是由“僮”和“蒙”两个字组成的,其中,“僮”指的是年幼的男子,“蒙”指的是无知、不懂事理。因此,“僮蒙”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年幼无知,不懂事理,缺乏经验和智慧。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年幼的孩子或者心智不成熟的人,以表达对其无知、幼稚的态度。
故事起源
- 据说,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寓言故事。故事中,有一个年幼的僮子,他不懂事理,做事不成熟。有一天,他偷了一只鸡,却没有想到鸡会下蛋。当他回到家时,鸡下了一个蛋,他十分惊讶,以为鸡生蛋是因为他偷了鸡。这个故事形象地表达了“僮蒙”这个成语的含义。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虽然已经30岁了,但是还是个僮蒙,不懂事理。2. 这个小男孩太僮蒙了,连基本的礼貌都不懂。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类比的方式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年幼无知的男孩,他对世界一无所知,不懂事理,就像一个僮蒙一样。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成语感兴趣,可以学习更多的成语,了解它们的意义和用法。成语是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是个僮蒙,不懂得尊重老师。2. 初中生:有些同学还很僮蒙,不知道如何处理人际关系。3. 高中生:我曾经也是个僮蒙,现在终于明白了很多道理。4. 大学生:不要总是表现出僮蒙的一面,要学会思考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