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课提擧司
拼音yán kè tí jǔ sī
注音
繁体鹽課提擧司
基本解释
掌盐税的官署。《明史·职官志四》:“盐课提擧司,提擧一人,其职掌如都转运司。”
基本含义
- 指担任盐务官员的人,也用来形容贪污腐败的官员。
详细解释
- 盐课提擧司是由“盐课”、“提擧”和“司”三个词组成的成语。盐课指的是盐税,提擧指的是举荐、选拔,司指的是机构或官职。这个成语原本是指负责征收盐税和选拔官员的机构,后来逐渐演变为指贪污腐败的官员。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贪污腐败的官员,也可以用来批评腐败现象。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盐政制度。在古代,盐是一种重要的商品和税收来源,盐政机构负责征收盐税和选拔官员。然而,由于盐政机构的权力和财富,很容易引发贪污腐败现象,因此“盐课提擧司”逐渐成为形容贪污腐败的官员的成语。
成语结构
- 盐课提擧司的结构是“名词 + 动词 + 名词”。
例句
- 1. 这个官员贪污受贿,真是个典型的盐课提擧司。2. 这些盐课提擧司不仅贪污腐败,还虐待百姓。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贪污腐败的官员手持盐税和选拔官员的权力,任意妄为,对百姓造成伤害。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中国古代的盐政制度以及腐败现象的历史背景。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个官员就像是个盐课提擧司,偷走了我们的零食钱。2. 初中生:这个官员贪污受贿,简直是个典型的盐课提擧司。3. 高中生: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我们需要打击盐课提擧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