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在词典中的解释
jīngsānxiěyānchéng

字经三写,乌焉成马

拼音zì jīng sān xiě ,wū yān chéng mǎ

注音ㄗㄧˋ ㄐㄧㄥ ㄙㄢ ㄒㄧㄝ ˇ ,ㄨ ㄧㄢ ㄔㄥˊ ㄇㄚˇ

繁体

基本解释

  • 文字经过多次转抄,“乌”、“焉”误为“马”字。比喻事经辗转,易出讹谬。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董如彪》:“ 如彪 曰:‘句句实,字字真,岂有虚假?’ 嫩 曰:‘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况事已隔日,汝等诗人更多附会,往往诬妄好人,那足为凭!’”

基本含义

  • 形容明明是错误的事实,却被歪曲为正确的事物。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源自《墨子·乌鸟矣》篇。字经是古代教育的一种方法,乌鸟是指黑色的鸟类,马是指马匹。成语中的“字经三写”指的是写字时三次错误,而“乌焉成马”指的是将本来是乌鸟的事物错误地说成是马。这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错误的事实被歪曲为正确的情况。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描述一些明显错误的观点或事实被人故意混淆、歪曲,使其看起来像是正确的情况。

故事起源

  • 根据《墨子》记载,这个成语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当时有一个人在写字时连续三次将“鸟”写成了“马”,而他的朋友却故意将错误的字写成了正确的字,并大肆宣扬说这是正确的。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明明是错误的事实被故意歪曲为正确的事物。

成语结构

  • 这个成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部分是“字经三写”,后半部分是“乌焉成马”。

例句

  • 1. 他明明是犯了错误,却乌焉成马地说自己是正确的。2. 这种明显错误的观点被他们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地宣扬出去了。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字经三写”理解为连续三次错误的写字,将“乌焉成马”理解为将本来是乌鸟的事物错误地说成是马,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类似的成语,如“倒悬之危”、“以讹传讹”等,来拓展对于错误事实被歪曲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地把2加2说成了5。2. 初中生:有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会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地歪曲事实。3. 高中生:这个政治家在竞选时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地扭曲对手的政策。4. 大学生:在论文中,如果字经三写,乌焉成马地引用他人的观点,会降低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