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绳之以法在词典中的解释
shéngzhī

绳之以法

拼音shéng zhī yǐ fǎ

注音

繁体

基本含义

  • 根据法律、规章制度对人进行约束或处罚。

详细解释

  • 绳之以法是指根据法律、规章制度对人进行约束或处罚,使其遵守法律,承担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或制止的情况,也可用于形容对不守规矩、违背原则的人采取相应的措施。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书·韩安国传》中的一个故事。故事中,韩安国杀死了自己的儿子,但由于韩安国是国家重要官员,所以他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这引起了人们的愤怒和不满,于是有人写了一篇诗歌,表达了对韩安国行为的谴责,其中就有“绳之以法”的用语。

成语结构

  • 由“绳”、“之”、“以”、“法”四个字组成,其中“绳”表示用绳子捆绑,引申为约束;“之”为介词,表示动作的对象;“以”为介词,表示手段或方法;“法”表示法律、规章制度。

例句

  • 1. 他违反了交通规则,被警察绳之以法。2. 这个公司涉嫌违法行为,将被绳之以法。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把“绳之以法”这个成语与绳子、法律相关的形象进行联想来记忆。例如,想象一个人被用绳子捆绑住,然后被带到法庭接受法律的制裁。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法律和法规,了解不同国家的法律制度以及法律对社会的作用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欺负了我的朋友,老师一定会绳之以法。2. 初中生:如果你不按照规定做,老师会绳之以法的。3. 高中生:违反法律的人都会被绳之以法,无法逃脱。4. 大学生:社会上的不法之徒应该受到严厉的绳之以法。5. 成年人:只有对违法行为绳之以法,才能维护社会的公正和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