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舃交错
拼音lǚ tuō jiāo cuò
注音ㄌㄩˇ ㄊㄨㄛ ㄐㄧㄠ ㄘㄨㄛˋ
繁体
基本解释
形容男女杂坐不拘礼节之态。《史记·滑稽列传》:“男女同席,履舃交错。杯盘狼藉,堂上烛灭。”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主客笑言,履舃交错。”《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三回:“一时履舃交错,釧动釵飞。”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步履交错,走路不稳定。
详细解释
- 履舃,古代指鞋子。交错,交叉。履舃交错形容人走路不稳定,步履蹒跚。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人走路不稳定、摇摇晃晃的情况。也可以比喻行动不稳定、摇摆不定。
故事起源
- 《战国策·齐策一》中有一则故事,齐国的大夫孙膑有一次去见齐襄王,路过一片泥地,他故意在泥地里踩出一条直线,然后走过去,步履稳定。齐襄王很惊讶,问孙膑为什么能这样走,孙膑回答说:“这是因为鞋子的鞋底是交错排列的。”从此,人们用“履舃交错”来形容人走路不稳定的情况。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词组成,履舃和交错。
例句
- 1. 他喝醉了,走起路来履舃交错。2. 这个人走路不稳定,履舃交错,小心摔倒。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履舃交错”联想为一个人走路时,鞋子的鞋底交错排列,造成走路不稳定的情况。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走路、行动相关的成语,如“步履维艰”、“步履蹒跚”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腿受伤了,走路履舃交错。2. 初中生:他走路的姿势很奇怪,履舃交错的,像是跳舞一样。3. 高中生:她走路的时候总是履舃交错,好像有点不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