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违
拼音màn wéi
注音ㄇㄢˋ ㄨㄟˊ
繁体
基本解释
轻慢违背。《后汉书·顺帝纪》:“政失厥和,阴阳隔并,冬鲜宿雪,春无澍雨。分祷祈请,靡神不禜。深恐在所慢违‘如在’之义。” 明 唐顺之 《廷试策一道》:“臣愿陛下严慢令之戒,重沮格之罪,限某日至某所,于某日蠲租,于某日賑贷,慢违者必坐以罪,而少姑息焉。”
基本含义
- 违背规定,故意慢待。
详细解释
- 慢违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慢”表示慢待、敷衍,而“违”表示违背、违反。慢违意味着故意违背规定,对待某人或某事敷衍或慢待。
使用场景
- 慢违这个成语常用于形容对待他人不认真、敷衍了事的行为。可以用于形容工作中的敷衍态度、对待客户的懈怠,或者形容个人生活中的懒散态度。例如,当一个员工对待工作不认真,只是敷衍了事,可以说他慢违了公司的规定。
故事起源
- 慢违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汉书·卷十三·孝德传》中的故事中。故事讲述了西汉时期,有一位叫做孝德的人,他非常重视孝道,常常对待亲人非常慎重。一次,他的岳母来到他家,孝德却对岳母敷衍了事,给了她一个非常简单的座位。岳母非常生气,认为孝德慢待了她,于是就用了“慢违”这个成语来形容孝德的行为。
成语结构
- 慢违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
例句
- 1. 他对待工作总是慢违,从来不认真对待。2. 这家餐馆的服务员态度很差,总是慢违客人的要求。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慢违”拆分成“慢”和“违”两个字进行记忆。慢意味着懒散、敷衍,而违表示违背、违反。通过将这两个字的意义联系起来,可以更容易记住慢违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态度和行为相关的成语,如“敷衍了事”、“不以为然”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待作业总是慢违,从来不认真完成。2. 初中生:他对待学习态度很差,经常慢违老师的要求。3. 高中生:他对待考试很敷衍,总是慢违复习的计划。4. 大学生:他对待课程总是懒散敷衍,经常慢违教授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