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论闳议
拼音chóng lùn hóng yì
注音
繁体
详细解释
词语解释
- chóng lùn hóng yì ㄔㄨㄙˊ ㄌㄨㄣˋ ㄏㄨㄥˊ ㄧˋ
崇论闳议(崇論閎議)
亦作“ 崇论宏议 ”。亦作“ 崇论谹议 ”。亦作“ 崇论吰议 ”。原谓高论博议,后指高明宏大的议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且夫贤君之践位也……必将崇论閎议,创业垂统,为万世规。”閎,《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作“谹”,《文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作“吰”。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堵江口》:“ 阮云臺 师谓此崇论宏议,不当仅以诗论也。” 柳亚子 《<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阳春白雪》,曲高和寡,崇论閎议,终淹没而未行者,有之矣。” 鲁迅 《彷徨·高老夫子》:“但 高老夫子 却不很能发表什么崇论宏议。”
基本含义
- 指讨论或议论的声势浩大,人们对某一问题或事件进行广泛的辩论和争议。
详细解释
- 崇论闳议是由“崇”、“论”、“闳”、“议”四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崇”表示尊敬、推崇;“论”表示辩论、讨论;“闳”表示声势浩大、广泛;“议”表示议论、争议。整个成语的意思是指人们对某一问题或事件进行广泛的辩论和争议,声势浩大,讨论的范围广泛,思想碰撞激烈。
使用场景
- 崇论闳议常用于形容辩论或争议的情景。可以用于描述学术界、政治界或社会舆论对某一重大问题进行激烈争论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群众对某一事件或社会问题进行广泛讨论的场景。
故事起源
- 崇论闳议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十六年》中的一段文字。当时,齐国的公子重耳被楚国囚禁,他的妻子田氏为了拯救丈夫,到处奔走呼吁。她首先去了鲁国,向鲁国国君申请帮助。鲁国国君召集了鲁国的贤士,进行了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鲁国决定出兵救援齐国。这场讨论的声势浩大,参与讨论的人们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了崇论闳议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崇论闳议是一个四字成语,结构为AABB。
例句
- 1. 最近的一场演讲引发了崇论闳议,大家对其观点进行了广泛的争论。2. 这个社会问题引起了崇论闳议,人们对其解决办法纷纷发表意见。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崇论闳议拆分成“崇论”和“闳议”两个词,分别记忆它们的含义,然后再合起来理解整个成语的意思。可以联想到崇高的思想和广泛的讨论,形成一个声势浩大的场景。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讨论、争议相关的成语,如“争论不休”、“议论纷纷”等,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班级里的同学们对是否应该增加体育课的时间进行了崇论闳议。2. 初中生:学校组织了一场关于环境保护的辩论赛,同学们在崇论闳议中展现了自己的观点。3. 高中生:学生会的选举引起了全校师生的崇论闳议,大家对不同候选人的能力进行了广泛讨论。4. 大学生:大学里经常举办各种讲座和研讨会,学生们在崇论闳议中扩展了自己的知识面。5. 成年人:社会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引起了人们的崇论闳议,大家对事件的原因和解决方案进行了激烈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