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南欧大戟在词典中的解释
nánōu

南欧大戟

拼音nán ōu dà jǐ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南欧大戟 - 简介

    南欧大戟(jǐ )是一种大戟科植物,广泛分布于欧美等地,是房前屋后或园林中常见的杂草,中国也有分布。

    种 名:南欧大戟

    学 名:Euphorbia peplus Linn.

    科:大戟科

    属:大戟属

    产地分布

    原产地中海沿岸(南欧至北非),归化于亚洲、美洲和澳大利亚;中国的台湾(台北、台中)、广东、香港、福建(厦门、福州)、广西(南宁)和云南(昆明)相继发现归化植株或种群。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根纤细,长6-8厘米,直径1-2毫米,下部多分枝。茎单一或自基部多分枝,斜向上开展,高20-28厘米,直径约2毫米。叶互生,倒卵形至匙形,长1-5-4.0 厘米,宽7-18毫米,先端钝圆、平截或微凹,基部楔形,边缘自中部以上具细锯齿,常无毛;叶柄长1-3毫米或无;总苞叶3-4枚,与茎生叶同形或相似;苞叶2枚,与茎生叶同形。花序单生二歧分枝顶端,基部近无柄;总苞杯状,高与直径均约1毫米,边缘4裂,裂片钝圆,边缘具睫毛;腺体4,新月形,先端具两角,黄绿色。雄花数枚,常不伸出总苞外;雌花1枚,子房柄长2-3.5毫米,明显伸出总苞外;子房具3个纵棱,光滑无毛;花柱3,分离;柱头2裂。蒴果三棱状球形,长与直径均2-2.5毫米,无毛。种子卵棱状,长1.2-1.3毫米,直径0.7-0.8毫米,具纵棱,每个棱面上有规则排列的2-3个小孔,灰色或灰白色;种阜黄白色,盾状,无柄。花果期2-10月。

    生长习性

    多生于路旁、屋旁和草地。

    药学作用

    澳大利亚研究者不久前通过小规模临床试验发现,欧洲常见的杂草“南欧大戟”的汁液可用于治疗非色素瘤皮肤癌,并且对一些不适合采用现有疗法的患者有效。南欧大戟在欧洲被当作一种民间草药由来已久,用于治疗皮肤病、哮喘和癌症等等。

    研究

    非色素瘤皮肤癌是最常见的一类皮肤癌,多发于老年人,通常可用手术、冷冻等手段治愈,但对一部分患者无效,而且有些患者由于年龄等原因不适合采用这些疗法。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皮肤病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的试验对象是36名非色素瘤皮肤癌患者,现有疗法对其中部分患者没有疗效,有的患者则拒绝或不适合采取现有疗法。

    这些患者的皮肤上共有48处皮肤癌病灶。在第一轮治疗中,研究人员将南欧大戟的汁液涂抹在患处,每天一次,持续3天。一个月后,有41处病灶出现“完全应答”,即临床检验发现肿瘤消失。只出现部分应答的患者接受了第二轮治疗。完全应答意味着取得非常积极的疗效,但不表示彻底治愈,因为存在复发的可能。然而跟踪调查显示,平均15个月之后,约有三分之二的病灶仍呈现完全应答的效果。

    研究人员说,这一结果显示了南欧大戟汁液提取物在治疗皮肤癌方面的前景,目前认为是其汁液中一种代号为PEP005的物质发挥了作用,今后将通过大规模研究来进一步验证这种物质的功效。

基本含义

  • 指事物发展过程中逐渐变得越来越糟糕,局势日益恶劣。

详细解释

  • 南欧大戟是指南欧地区一种植物,其特点是茎上长满了尖锐的刺。成语借用了这一形象,比喻事物逐渐变得越来越糟糕,情况日益恶劣,无法挽回。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描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逆境和困难,可以用于形容个人的生活、工作或者国家的发展等方面。

故事起源

  • 南欧大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用的一个成语,其起源不太明确。南欧大戟植物本身就具有刺人的特点,因此被借用来形容事物变得越来越糟糕的情况。

成语结构

  • 南欧大戟是一个固定的四字成语,由“南欧”、“大戟”两个词组成。

例句

  • 1. 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越来越南欧大戟,已经无法挽回了。2. 这个项目从开始就是南欧大戟,现在已经完全失败了。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南欧大戟的形象与事物变得越来越糟糕的情况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南欧大戟植物的刺越来越多,代表事物的发展逐渐恶化。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相关的成语,如“日薄西山”、“一落千丈”等,进一步丰富词汇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的考试成绩越来越南欧大戟,我要努力学习提高。2. 初中生:这个城市的环境越来越南欧大戟,我们应该保护环境。3. 高中生:这个社会的道德风气越来越南欧大戟,我们应该传承优秀的传统价值观。4. 大学生:这个国家的经济形势越来越南欧大戟,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挽回局势。

拆字解意

南欧大戟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