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诋议在词典中的解释

诋议

拼音dǐ yì

注音ㄉㄧˇ 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诋毁非议。 清 谭嗣同 《上欧阳中鹄书》之十五:“至於不知者之詆议,则终无不詆议之时,亦诚不足道矣。”

基本含义

  • 指公开批评、责备别人,贬低他人的品德、声誉或行为。

详细解释

  • 诋议是一个形容词,用来形容对他人进行公开的批评和责备。诋议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的品德、声誉或行为。这个成语强调了批评的公开性和对他人的贬低。

使用场景

  • 诋议这个成语常常用于批评和责备他人的行为。在社交场合中,如果有人对他人进行公开的批评或贬低,可以使用诋议这个成语来形容他的行为。

故事起源

  • 诋议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据传,春秋时期,晋国有位名叫智伯的人,他的行为非常不正派,品德也不高尚。当时有一个叫孔子的伟大思想家,他对智伯进行了公开的批评和责备。这个事件被后人称为“孔子诋议智伯”,从而形成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诋议这个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诋”和“议”。

例句

  • 1. 他经常诋议别人,所以没有朋友。2. 别人对他进行诋议,让他非常难过。

记忆技巧

  • 1. 将“诋议”拆分为“诋”和“议”,分别记忆这两个字的含义。2. 可以将“诋议”这个成语与“批评”、“责备”这些近义词进行对比记忆。

延伸学习

  • 1. 学习其他与批评和责备相关的成语,如“指责”、“斥责”等。2. 了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历史事件,如春秋时期的智伯和孔子之间的故事。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不应该诋议别人的外貌。2. 初中生:老师诋议了他的作业,让他感到很沮丧。3. 高中生:他的诋议让整个班级都感到不舒服。

拆字解意

诋议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