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女孩模仿上吊在词典中的解释
háifǎngshàngdiào

女孩模仿上吊

拼音nǚ hái mó fǎng shàng diào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 7岁小女孩到工地上玩耍,并上演“上吊游戏”,结果导致意外身亡。女孩父母将工地的负责人告上了法庭。近日,高要市人民法院审结此案,法官认为,女孩的父母没有尽到监护责任,其女儿的上吊自缢与被告无必然联系,驳回上诉。

    假戏成真 小女孩入戏太深

    7岁小女孩小海芳(化名)自小聪明活泼,平时喜欢看电视,特别喜欢某热播剧里的“小燕子”。当小海芳看到剧中“小燕子”上吊自杀但不会死亡的镜头后,便跟身边的玩伴经常嚷着要学“小燕子”上吊。

    去年11月20日下午,小海芳和小朋友们一起在被告经营的工厂外墙玩耍,大家叠起一堆砖头,用绳子连接在厂房外墙窗户的防盗网上,把绳子打成结,玩起了“上吊游戏”。结果玩耍中小海芳被绳子绞住脖子,动弹不得。小海芳的父母闻声赶来,把她解救下来,马上送到镇卫生院抢救,可惜已经回天乏术。

    监护缺失 父母承担后果

    小海芳去世后,伤心欲绝的父母把工地负责人陈老板告上法院,认为被告在厂房建设中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未对施工现场采取任何防范事故发生的措施,要求被告承担50%的赔偿责任,即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各项损失22.6万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

    被告陈老板称,原告没有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导致其女儿自缢身亡,令被告蒙受厂房被退租的损失,原告应向被告赔偿28.8万元。

    7岁小女孩到工地上玩耍,并上演“上吊游戏”,结果导致意外身亡。女孩父母将工地的负责人告上了法庭。近日,高要市人民法院审结此案,法官认为,女孩的父母没有尽到监护责任,其女儿的上吊自缢与被告无必然联系,驳回上诉。

    假戏成真 小女孩入戏太深

    7岁小女孩小海芳(化名)自小聪明活泼,平时喜欢看电视,特别喜欢某热播剧里的“小燕子”。当小海芳看到剧中“小燕子”上吊自杀但不会死亡的镜头后,便跟身边的玩伴经常嚷着要学“小燕子”上吊。

    去年11月20日下午,小海芳和小朋友们一起在被告经营的工厂外墙玩耍,大家叠起一堆砖头,用绳子连接在厂房外墙窗户的防盗网上,把绳子打成结,玩起了“上吊游戏”。结果玩耍中小海芳被绳子绞住脖子,动弹不得。小海芳的父母闻声赶来,把她解救下来,马上送到镇卫生院抢救,可惜已经回天乏术。

    监护缺失 父母承担后果

    小海芳去世后,伤心欲绝的父母把工地负责人陈老板告上法院,认为被告在厂房建设中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未对施工现场采取任何防范事故发生的措施,要求被告承担50%的赔偿责任,即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各项损失22.6万元,及精神损害抚慰金10000元。

    被告陈老板称,原告没有尽到应有的监护责任,导致其女儿自缢身亡,令被告蒙受厂房被退租的损失,原告应向被告赔偿28.8万元。

基本含义

  • 指人模仿别人危险行为,以致危害自己。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由“女孩”、“模仿”、“上吊”三个词组成。女孩指年轻的女性,模仿指模拟、效仿,上吊指自杀的一种方式。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人们模仿别人危险的行为,以致危害自己。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形容那些盲目模仿别人危险行为的人,警示人们要避免盲目模仿他人的错误行为。

故事起源

  • 这个成语最早出自明代文学家冯梦龙的小说《警世通言》中的《女儿病》故事。故事中,一个女孩模仿上吊,结果差点丧命,最后被救活。从此,人们用这个故事来警示人们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的危险行为。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

例句

  • 1. 小明看到别人玩火,也想模仿,真是女孩模仿上吊啊!2. 别跟着别人乱来,不要女孩模仿上吊。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女孩模仿上吊”这个成语与故事情节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或者通过创造一个与成语含义相关的形象化场景进行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成语和故事,以及与成语相关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小明看到别人爬高楼,也想模仿,真是女孩模仿上吊啊!2. 初中生:我听说有些人为了追求刺激,会女孩模仿上吊,这太危险了!3. 高中生:年轻人要懂得自己的底线,不要盲目模仿他人的危险行为,避免女孩模仿上吊。

拆字解意

女孩模仿上吊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