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攀五经
拼音mán pān wǔ jīng
注音ㄇㄢˊ ㄆㄢ ㄨˇ ㄐㄧㄥ
繁体
基本解释
方言。谓蛮横不讲理,却硬拉一些大道理来掩护自己。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一:“你又来了,这也是封建,那也是封建,有朝一日,你怀了毛毛,也会蛮攀五经地跟 余家杰 说:‘你为什么要我怀孩子,自己不怀?你太不讲理,一脑壳封建。’”
基本含义
- 指人无凭无据地随意引用经书,表示对知识的不恰当运用或滥用。
详细解释
- 蛮攀五经源自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五经是指儒家经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这些经书是古代文人士子的学习重点。蛮攀指的是没有正当理由或根据地就随意引用这些经书,表示对知识的不恰当运用或滥用。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滥用知识的人或者用知识来炫耀的人。
使用场景
- 可以用来批评那些滥用学术知识的人,也可以用来警示自己不要滥用知识。
故事起源
- 相传,明代学者王守仁曾在一次宴会上听到有人滥引经书,王守仁看不过眼,便说:“蛮夫!攀五经!”意思是指这个人没有根据地就随意引用经书。后来,这个成语就流传开来,用来批评那些滥用学问的人。
成语结构
- 蛮攀是动词短语,五经是名词短语,表示滥用经书。
例句
- 1. 他总是蛮攀五经,给人一种自以为是的感觉。2. 这个人滥用学问,只会蛮攀五经,却不懂得运用。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蛮攀五经”联想成一个人无凭无据地攀爬五本经书,表示滥用知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的经书,如《论语》、《孟子》等,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蛮攀五经,可是他的成绩却不好。2. 初中生:我的同学总是蛮攀五经,但是他并不了解这些经书的真正含义。3. 高中生:这个人只会蛮攀五经,却没有真正的学术素养。4. 大学生:我们在讨论问题的时候,要避免蛮攀五经,要有扎实的基础和合理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