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直言极谏科在词典中的解释
zhíyánjiàn

直言极谏科

拼音zhí yán jí jiàn kē

注音ㄓㄧˊ ㄧㄢˊ ㄐㄧˊ ㄐㄧㄢˋ ㄎㄜ

繁体

基本解释

  • 唐 代科举常选之外有制科。制科不定期举行,由天子亲策,专用于网罗选用特殊人才。类似 汉 代的举贤良文学、孝廉方正。其中,以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最为常见, 宋 代沿之。 唐 白行简 《李娃传》:“遇大比,詔徵四方之雋,生应直言极諫科,策名第一,授 成都府 参军。” 宋 苏舜钦 《乞纳谏书》:“臣昨覩乙亥詔书,或越职言事……恐非本於宸衷。盖陛下即位以来,屡詔羣下,以求鯁直,故百僚皆得转对,又置诣匭,设直言极諫科,今詔书如此,是与前事相违。” 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窃尝观 汉 唐 宋 之世,自贤良方正以逮直言极諫等科,皆大臣有司荐之,天子试之,非常之人,往往而出。”参阅《新唐书·选举志上》、《宋史·选举志》。

基本含义

  • 直率地言谏,极力规劝他人,尤指对君主或上级进行忠告和劝谏。

详细解释

  • 直言极谏科是指能够毫不隐瞒地直接规劝上级,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不顾忌后果。这个成语强调了言辞直截了当,劝谏的力度极大,以表达对上级的忠诚和对事物的真实看法。

使用场景

  • 直言极谏科常用于形容对上级进行直接劝谏的情况,尤其是在关键时刻,需要提出真实、直接的建议和意见。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勇于直言的人或行为,也可以用来鼓励他人直言不讳,勇于表达自己的意见。

故事起源

  • 直言极谏科最早见于《后汉书·卷四十八·班彪传》。据传,汉朝时期有一位名叫班彪的官员,他在面对皇帝时,总是敢于直言劝谏,不畏权贵。后来,班彪因为直言无讳而被赐死,但他的勇敢和坚持直言不讳的精神成为后世的楷模。

成语结构

  • 直言+ 极谏+ 科

例句

  • 1. 他在会议上直言极谏科,提出了改革的建议。2. 她是一个极具责任心的员工,经常对上级直言极谏科,为公司的发展出谋划策。

记忆技巧

  • 可以将这个成语的发音分解为“直言”、“极谏”和“科”,并与其含义联系起来记忆。同时,通过联想班彪的故事,可以加深对这个成语的记忆。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关于古代中国官员的劝谏文化和历史故事,可以进一步理解直言极谏科的背景和意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我要直言极谏科,我觉得我们班的课间操可以改进一下。2. 初中生:我敢直言极谏科,学校的午餐质量需要提高。3. 高中生:我决定直言极谏科,对于改革方案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拆字解意

直言极谏科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