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注
拼音shěn zhù
注音ㄕㄣˇ ㄓ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仔细观察,细看。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嫦娥》:“方作态时,有婢自外至,不復能识,惊问其僚;既而审注,恍然始笑。”
基本含义
- 审查、检视并加以注视。
详细解释
- 审注是指对事物进行仔细审查、检视,并加以注视、关注。它强调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使用场景
- 审注常用于描述人们对于重要事物的认真观察和思考,特别是对于文学作品、学术研究等需要深入理解的领域。同时,审注也可以用于形容对待日常生活中各种事物时的细致关注和仔细思考。
故事起源
- 审注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段故事。当时,项羽部下韩信因为相信了谣言,误杀了项羽的亲信,引起了项羽的极大愤怒。项羽命令韩信写信向他解释,韩信写了一封长篇的信,解释了自己的无辜和被谣言蒙蔽的事实。项羽看了韩信的信后,深深地审查、思考并加以注视,最终原谅了韩信。从此,人们用“审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深入思考、仔细观察并加以关注。
成语结构
- 审注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由“审”和“注”两个字组成,其中,“审”表示审查、检视,而“注”表示注视、关注。
例句
- 1. 他对待每一份工作都非常审注,从不马虎。2. 这位教授在研究领域中一直保持着审注的态度,因此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审注”与“深思熟虑”联系起来,因为“审注”强调对事物进行仔细思考和关注。可以想象一个人坐在桌前,手托着下巴,专注地注视着桌上的东西,表示他在进行深思熟虑。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审时度势”、“细心入微”等,以扩大对于思考、观察和关注的表达方式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考试前会仔细审注每一个问题,确保不会出错。2. 初中生:老师让我们审注一篇文章,并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受。3. 高中生:在写作文之前,我会先审注题目,理清思路。4. 大学生:在进行科研项目时,我们需要审注相关文献,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5. 成人:在工作中,我会审注每一个细节,以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