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毡城在词典中的解释
zhānchéng

毡城

拼音zhān chéng

注音ㄓㄢ ㄔㄥˊ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氊城”。古代 匈奴 等游牧民族所居毡帐集中地。多借称其王庭所在之处。 唐 张籍 《送和蕃公主》诗:“毡城南望无迴日,空见沙蓬水柳春。” 宋 王安石 《明妃曲》之一:“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氊城莫相忆。”

基本含义

  • 指固定不变的观念、思想或习惯。

详细解释

  • 毡城原指蒙古包,由于蒙古包结构固定不变,象征着固守传统、不愿改变的思想观念。在现代汉语中,毡城常用来形容人思想僵化,固执守旧,不肯接受新事物或新观念。

使用场景

  • 毡城常用于形容个人、集体或组织固执守旧,不愿改变的状态。可以用于讽刺、批评、警示等语境中。

故事起源

  • 毡城这个成语来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当时有一位名叫郑成功的将领,他在抵抗外敌侵略的战斗中表现出色。乾隆皇帝赞扬他的功绩,希望他能够为国家继续贡献力量。然而,郑成功却拒绝了皇帝的请求,他认为国家的政治体制有问题,不愿意为这样的政府效力。郑成功的态度被认为是一种“毡城”思想,固守旧观念,不愿改变。

成语结构

  • 毡城是一个名词短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他一直生活在自己的毡城里,不愿意尝试新的事物。2. 这个组织的领导层太毡城了,不肯接受任何改变。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蒙古包的形象,想象固定不变的思想观念就像是被围在蒙古包里一样,难以改变。同时,可以将“毡城”与固执守旧的形象联系起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毡城”相关的成语,如“守株待兔”、“墨守成规”等,加深对固执守旧思想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喜欢变化,我是一个毡城的人。2. 初中生:他的思想太毡城了,不愿意接受新的观念。3. 高中生:我们应该摒弃毡城思想,积极追求进步。

拆字解意

毡城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