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攘善在词典中的解释
rǎngshàn

攘善

拼音rǎng shàn

注音ㄖㄤˇ ㄕ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掠美。《穀梁传·成公五年》:“ 伯尊 其无绩乎?攘善也。”《汉书·五行志下之上》:“言大臣得贤者谋,当显进其人,否则为下相攘善,兹谓盗明。”《晋书·曹志郭象等传论》:“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子玄 假誉攘善,将非盗乎!”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玉芝堂谈荟》:“前之失犹可言也,后之失既乖体要,且蹈攘善之愆矣。”

基本含义

  • 指不理解、不欣赏善良和美好事物,反而追求邪恶和恶劣的行为。

详细解释

  • 攘善一词源自《孟子·公孙丑上》:“人皆有善,而攘之以恶,是谓攘善。”攘善的含义是指人们本来都有善良的本性,但却选择追求恶劣的行为。攘善可以用来形容那些不理解、不欣赏善良行为的人,他们常常做出不道德、不公正或恶意的事情,与善良相悖。

使用场景

  • 攘善常常用于批评那些不善良、不正直、不公平或有恶意行为的人。可以用来形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也可以用来批评个人的不道德行为。

故事起源

  • 攘善一词源自《孟子·公孙丑上》。在这篇文章中,孟子用攘善来批评那些不理解、不欣赏善良的人,他认为人们本来都有善良的本性,但有些人却选择追求恶劣的行为。这个成语通过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表达了对善良和美好事物的珍视和呼唤。

成语结构

  • 攘善是一个动宾结构的成语,攘为动词,善为宾语。

例句

  • 1. 这个人总是攘善,不管别人的感受,只顾自己利益。2. 政府应该加强法律的执行,严厉打击攘善行为。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攘善与相反的概念“爱善”进行对比来记忆。攘善表示追求恶劣行为,而爱善则表示追求善良行为。通过对比记忆,可以更好地理解攘善的含义。

延伸学习

  • 攘善与其他成语的关联性,如攘外必先安内、攘外必先安内等。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相关成语,深入探讨人性、道德和社会问题。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总是攘善,经常欺负别人。2. 初中生: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不要攘善。3. 高中生:攘善的行为不仅对他人造成伤害,也会对自己的人生产生负面影响。4. 大学生:大学时代是培养良好品质和道德的重要时期,我们要远离攘善的行为。5. 成年人:社会需要更多的正能量和善良行为,而不是攘善的行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此努力。

拆字解意

攘善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