馈贫之粮
拼音kuì pín zhī liáng
注音
繁体
基本含义
- 给贫困人家提供帮助和支持。
详细解释
- 馈贫之粮是一个形容词性短语,用来形容给贫困人家提供帮助和支持。它强调了对贫困人家的关心和照顾,意味着以物质、精神或其他方式帮助贫困人家,使他们得到温暖和希望。
使用场景
- 通常用于描述慈善活动、社会救助、捐赠物资等行为。也可以用于形容帮助他人走出困境的行动。
故事起源
- 馈贫之粮一词来源于《后汉书·董卓传》。董卓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之一,他专权残暴,使百姓生活困苦。当时有一位官员叫黄琬,他非常关心百姓的生活,经常自掏腰包给贫困人家送米粮。他的行为被人们称为“馈贫之粮”,成为了一个形容词性短语。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馈、贫、之粮。
例句
- 1. 他经常捐款给慈善机构,真是馈贫之粮的典范。2. 在这次自然灾害中,许多人纷纷伸出援手,馈贫之粮,帮助灾区的人们重建家园。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自己在一个贫困的地方,手里拿着大米和面包,给困苦的人们提供食物,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并理解馈贫之粮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慈善事业发展和相关的成语,如“施粥泽及”,“济困扶危”等。可以学习一些慈善组织的活动和项目,了解如何参与其中,为社会做出贡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希望能够长大后,成为一名医生,可以馈贫之粮,帮助病人恢复健康。2. 初中生:我们班组织了一次捐衣活动,大家纷纷捐出自己不穿的衣物,为贫困地区的孩子们馈贫之粮。3. 高中生:在社区里,有一位老人住得很困难,我每个周末都去帮他做家务,给他送饭菜,希望可以馈贫之粮,让他的生活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