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袒帻在词典中的解释
tǎn

袒帻

拼音tǎn zé

注音ㄊㄢˇ ㄗㄜ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谓头包发巾而不戴冠。《汉书·五行志中之上》:“ 成帝 鸿嘉 、 永始 之间,好为微行出游,选从期门郎有材力者,及私奴客,多至十餘,少五六人,皆白衣袒幘,带持刀剑。” 颜师古 注:“袒幘,不加上冠。”《东观汉记·马援传》:“ 援 初到,敕令中黄门引入时,上在 宣德殿 南廡下袒幘坐。”

基本含义

  • 指揭露真相、揭穿谎言。

详细解释

  • 袒帻是一个古代的成语,帻是古代男子用来遮盖头部的一种头巾,袒帻指的是将头巾揭开,露出真相。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揭露真相、揭穿谎言,表示坚决不让欺骗得逞。

使用场景

  • 袒帻常用于形容揭露真相、揭穿谎言的情境。可以用来描述揭露某个事件的真相,或者揭穿某人的谎言,表达坚决不容忍欺骗的态度。

故事起源

  • 袒帻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楚国有个人名叫孟尝君,他是楚国的重要官员,负责处理政务。有一天,孟尝君听说有人在背后诽谤他,他非常生气,决定要揭露真相,让人们知道他的清白。于是,他在宫廷里举起头巾,把头巾揭开,露出真相。这个故事被后人传颂,成为了袒帻这个成语的来源。

成语结构

  • 主语 + 袒帻

例句

  • 1. 他袒帻揭穿了那个人的谎言。2. 媒体报道袒帻了这个事件的真相。

记忆技巧

  • 想象孟尝君举起头巾揭露真相的情景,可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类似的成语,如“揭竿而起”、“揭底”等,进一步丰富对揭露真相的描述。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告诉我们要袒帻真相,不要撒谎。2. 初中生:这个电视节目是袒帻社会问题的真相,让人们了解真实情况。3. 高中生:新闻媒体应该袒帻政府的工作,让民众知道真相。

拆字解意

袒帻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