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而乐道
拼音pín ér lè dào
注音
繁体
基本含义
- 形容一个人虽然贫穷,但仍然乐于讲学传道,不计较物质贫富。
详细解释
- 这个成语通过贫穷和乐于讲学传道两个元素,表达了一个人追求知识和智慧的精神状态。它强调了无论贫富,都应该热爱学习,乐于分享知识,以及不计较物质贫富的态度。
使用场景
- 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虽然生活条件不好,但仍然热爱学习,乐于传授知识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一个人不计较物质贫富,注重追求知识和智慧的精神态度。
故事起源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中有这样一段故事:战国时期,魏国的武安侯孟尝君出身贫寒,但他非常热爱学问,常常讲学传道,乐于帮助他人。他的学生问他为什么贫穷却不去谋取财富,他回答说:“我贫穷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够传播学问,帮助更多的人。”从此,人们以“贫而乐道”来形容孟尝君的精神风貌。
成语结构
- 贫:贫穷的;而:表示转折;乐:快乐的;道:讲授。
例句
- 1. 他虽然生活贫困,但始终贫而乐道,乐于帮助他人。2. 这位老师贫而乐道,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贫而乐道”与孟尝君的故事联系起来进行记忆。想象孟尝君虽然贫穷,但他乐于讲学传道,帮助他人的情景,以此来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了解孟尝君的传记,以及他在古代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虽然他家很穷,但他贫而乐道,每天都很努力学习。2. 初中生:我非常喜欢那位贫而乐道的老师,他总是很耐心地讲解知识。3. 高中生:贫而乐道的人往往能够获得更多的人生智慧和成就。4. 大学生:即使我们现在还很年轻,但我们也应该贫而乐道,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