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遁散在词典中的解释
dùnsàn

遁散

拼音dùn sàn

注音ㄉㄨㄣˋ ㄙ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遯散”。1.犹逃散。 宋 叶适 《南安军三先生祠堂记》:“其治 南安 ,剧贼遁散,兵不用。”
    (2).谓隐匿散失。 宋 叶适 《彭子复墓志铭》:“初, 子復 能胜冠,东南之学起。昔之宿闻腐见皆已遯散剽剥,奇论新説忽焉交列横布。”

基本含义

  • 指人逃避、躲藏或散去。

详细解释

  • 遁散是由动词“遁”和动词“散”组成的成语。遁指逃避、躲藏,散指分散、散去。遁散形容人逃避现实、躲避问题,或指人群分散、散去。

使用场景

  • 遁散常用于描述人们逃避困难、躲避责任或人群散去的情景。可以用于日常生活、文学作品、演讲等场合。

故事起源

  • 遁散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晋书·王羲之传》中,描述了王羲之被司马昱召见后,因为害怕应对不当而逃避的情景。后来,遁散逐渐成为描述人们逃避、躲避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动词 + 动词

例句

  • 1. 他遁散了,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2. 会议结束后,人们遁散了,各自回家。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遁散的发音“dùn sàn”与“躲闪”这两个词相联想。躲闪是逃避、躲避的意思,与遁散的含义相近,通过联想可以帮助记忆。

延伸学习

  • 1. 学习其他与逃避、躲避相关的成语,如闪避、回避等。2. 了解更多关于王羲之的故事和他在书法艺术上的贡献。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我看到老师来了,就遁散了。中学生:考试成绩出来后,一些同学遁散了,不敢面对自己的低分。大学生及以上:面对困难,有些人选择遁散,而有些人选择勇敢面对。

拆字解意

遁散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