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甘子
拼音yú gān zǐ
注音ㄧㄩˊ ㄍㄢ ㄗㄧˇ
繁体
基本解释
(1).指橄榄。《齐民要术·橄榄》引 三国 吴 沉莹 《临海异物志》:“餘甘子如梭形。初入口,舌涩;后饮水更甘,大如梅实,核两头鋭。” 宋 岳珂 《桯史·味谏轩》:“ 戎州 有 蔡次律 者,家于近郊。 山谷 尝过之。延以饮。有小轩极华洁,槛外植餘甘子数株。因乞名焉,题之曰‘味諫’。”
(2).庵摩勒的别名。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黄葩翠叶,圆实而泽,咀久还甘,或号菴勒。右餘甘子,生 戎 瀘 等州山,树大,叶细似槐,实若李而小,咀之,前苦后歆歆有味,故号为餘甘,核有稜,或六或七,解硫黄毒,即《本草》所谓菴摩勒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果三·庵摩勒》﹝释名﹞引 陈藏器 曰:“梵书名菴摩勒,又名摩勒落迦果。其味初食苦涩,良久更甘,故曰餘甘。”
英文翻译
1.oil orange
基本含义
- 指吃过某种食物后仍然能够保持其味道在口中的感觉。也可比喻对某种美好事物的持久记忆或感受。
详细解释
- 余甘子一词出自《战国策·齐策》:“人咸曰:‘余甘子,食之如饴。’”意思是吃了这种水果,口中仍然能够保持其味道。这个成语后来引申为指吃过某种食物后仍然能够保持其味道在口中的感觉。同时也可以比喻对某种美好事物的持久记忆或感受。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对美好事物的回味和怀念,也可以用来形容对某种美好经历或感受的持久记忆。可以运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场景和情境中,如描述对美食的回味、对旅行的怀念、对读过的好书的记忆等等。
故事起源
- 据传,余甘子的故事源于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子贡的学者,他曾经到齐国的山区旅行时,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给了他一颗特别的水果,子贡吃了之后觉得非常美味,而且口中的味道一直持续不散。子贡对这种水果的味道留恋不已,回到齐国后,他把这种水果称为“余甘子”,并将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对美好事物的回味和怀念。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
例句
- 1. 吃过那家餐厅的招牌菜后,我一直留恋着那种余甘子的味道。2. 旅行回来后,我对那个美丽的小村庄一直念念不忘,那是一种余甘子般的回忆。3. 这本书的情节非常出色,读完后口中留下了一种余甘子般的感觉。
记忆技巧
- 可以使用联想记忆法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自己吃了一颗特别的水果,口中的味道一直持续不散,留下了一种余甘子般的感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美食、旅行、阅读等相关的成语,扩展自己的成语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吃了一颗特别好吃的糖果,口中的甜味一直留恋着,就像是余甘子一样。2. 初中生:我读完了一本非常精彩的小说,那种扣人心弦的情节让我回味无穷,就像是余甘子般的感觉。3. 高中生:我去过一座美丽的小城市旅行,那里的风景和人文历史让我一直怀念,就像是留下了一种余甘子般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