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栗
拼音suō lì
注音ㄙㄨㄛ ㄌ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1).亦作“ 缩慄 ”。畏缩战栗。 唐 韩愈 《与少室李拾遗书》:“彊梁之兇,销鑠缩栗,迎风而委伏。”《新唐书·李愬传》:“会大雨雪,天晦,凛风偃旗裂肤,马皆缩慄,士抱戈冻死於道十一二。” 宋 陆游 《右朝散大夫陆公墓志铭》:“老吏宿姧,畏慑缩栗,不敢輒动。”《金史·世祖纪》:“凝寒不缩栗,动止不回顾。”
(2).草木萎谢貌。《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季春行冬令,则寒气时发,草木皆肃” 汉 郑玄 注:“肃谓枝叶缩栗。” 孔颖达 疏:“缩栗,言枝叶减缩而急栗。”
基本含义
- 形容恐惧或惊慌失措的样子。
详细解释
- 缩栗是由“缩”和“栗”两个词组成的成语。其中,“缩”意为收缩、退缩,“栗”指栗子。合在一起,表示人因恐惧或惊慌而身体收缩的样子,形容非常害怕或惊恐的情绪。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在面对恐惧、惊慌或紧张的情况下的表现。可以用于描述个人的内心感受,也可以用于描绘他人的状态。
故事起源
- 《庄子·秋水》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小鸟被困在笼子里,非常害怕,身体不停地颤抖,就像栗子一样收缩起来。从此,“缩栗”就成为了形容极度恐惧的成语。
成语结构
- 动词+名词。
例句
- 1. 当她听到突然的巨响时,她吓得缩栗了一下。2. 心里有点忐忑,他的双腿不由自主地开始缩栗。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缩栗”与栗子的形状联系起来,想象一个人在恐惧或惊慌中,身体收缩成一颗栗子的形状,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恐惧、惊慌相关的成语,如“惊慌失措”、“胆战心惊”等,以扩展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看到蜘蛛时,小明吓得缩栗了。2. 初中生:考试前,同学们都紧张得缩栗。3. 高中生:听到突然的枪声,大家都吓得缩栗了。4. 大学生及以上:面对突如其来的困难,他们不得不缩栗地寻找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