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檄文在词典中的解释
wén

檄文

拼音xí wén

注音ㄒㄧˊ ㄨㄣˊ

繁体

基本解释

  • ◎ 檄文 xíwén
    [an official public declaration,addressed to junior officers and people,usu. on starting a compaign;call (summons) to war] 古代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特指声讨的文告
    操作檄文以达诸郡。——《三国演义》

英文翻译

  • 1.(征召的文书) an official call to arms

详细解释

  • 古代文书、文告的一种。《汉书·朱博传》:“閤下书佐入, 博 口占檄文。”《北史·孙搴传》:“会 神武 西征,登 风陵 ,命中外府司马 李义深 、相府城局 李士略 共作檄文,皆辞,请以 搴 代。”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草檄》:“清君侧,走檄文,雄兵义旗遮路尘。”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上面这八条,就是我们申讨党八股的檄文。”参见“ 檄 ”。

基本含义

  • 檄文是指古代用于传达紧急军事命令或宣布重要事情的文书。

详细解释

  • 檄文起源于古代军事制度,是指用来传达军事命令或宣布重要事情的文书。檄文通常由上级指挥官发布,内容包括紧急军事命令,重要政策通告或宣布重大事件等。檄文通常被用于军事行动中,以迅速传达指令,调动士气,统一行动。檄文通常具有权威性和紧迫性,要求接受者迅速行动,不得拖延。

使用场景

  • 檄文通常用于描述紧急军事命令或宣布重要事情的场景。例如,在战争时期,将军可能会发布一封檄文,命令士兵迅速集结作战;在政府发布重大政策时,也可以使用檄文来宣布。

故事起源

  • 檄文这个词源于古代的军事制度。古代的檄文通常由上级军事指挥官发布,用于传达紧急军事命令或宣布重要事情。檄文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军事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书形式。

成语结构

  • 檄文是一个名词,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将军发布了一封檄文,命令士兵立即集结。2. 政府通过檄文宣布了一项重大政策。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檄文”与紧急军事命令或宣布重要事情的场景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结。可以联想到将军发布檄文时的紧迫感和权威性。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古代军事制度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檄文的历史背景和在古代军事中的具体应用。还可以学习其他与军事相关的成语,扩大词汇量。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发布了一份檄文,要求我们明天早上准时到校参加活动。2. 初中生:学校贴出了一张檄文,通知我们进行秋季运动会的集合时间和地点。3. 高中生:政府发布了一封檄文,号召全体市民积极参与环境保护行动。4. 大学生:公司发布了一份檄文,要求员工加强学习,提高工作效率。希望这个学习指南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