狎翫
拼音xiá wàn
注音ㄒㄧㄚˊ ㄨㄢˋ
繁体
基本解释
亦作“ 狎玩 ”。接近、戏弄。语出《左传·昭公二十年》:“水懦弱,民狎而翫之,则多死焉。”《文选·左思<吴都赋>》:“习御长风,狎翫灵 胥 。” 吕向 注:“言习舟楫人之便用风波,近弄 子胥 之神。” 宋 彭乘 《续墨客挥犀·毛僧》:“ 吴 有异比丘,号 毛僧 ,日游聚落,饮啖无所择……轻薄子多狎玩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今见二位先生,既无狎玩我的意思,又无疑猜我的心肠。”
基本含义
- 亲近玩乐,轻慢态度
详细解释
- 狎翫指的是亲近玩乐,不严肃认真的态度。形容人轻慢、不正经。
使用场景
- 狎翫多用于贬义,形容人不认真、不严肃的态度。适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作场景。
故事起源
- 狎翫的故事起源于《左传·僖公四年》。当时,鲁国国君僖公召见了一位名叫季孙行父的大臣,希望他能够为国家出谋划策。然而,季孙行父却不以为然,以轻慢的态度回答国君的问题,毫不认真。僖公对此感到非常愤怒,认为季孙行父不重视国家大事,从而产生了“狎翫”的成语。
成语结构
- 狎翫的结构是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狎”和“翫”。
例句
- 1. 他对工作总是狎翫不经,不把事情当回事。2. 这个学生一贯狎翫态度,从不认真对待学习。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狎翫”这个词语与不认真、轻慢的态度联系起来,形成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在玩乐的时候,不严肃认真,轻慢敷衍的样子,以此来记忆“狎翫”的意思。
延伸学习
- 可以通过学习其他与态度相关的成语,如“敷衍了事”、“马虎不得”等,来扩展对狎翫的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总是狎翫地对待作业,不认真完成。2. 初中生:他在考试中狎翫态度,导致成绩不理想。3. 高中生:他对课堂上的问题总是狎翫回答,不重视学习。4. 大学生:他对实习工作狎翫态度,没有认真对待。5. 成年人:在工作中,我们不应该狎翫对待客户的需求,应该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