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愎
拼音zhí bì
注音ㄓㄧˊ ㄅ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谓坦率执著。 郭沫若 《孔雀胆》第一幕:“假使 明二 能够像他们在 四川 境内一样,不乱抢,不乱杀,不失掉 云南 的民心,我要直愎地说:‘连我都是要拥护他的啦。’” 郭沫若 《蒐苗的检阅》:“但是要请 鲁迅 先生和 茅盾 先生恕我直愎,我觉得 鲁迅 的‘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一发展’这个解释是有点不正确的。”
基本含义
- 指固执己见,不听劝告,不顾他人意见的态度。
详细解释
- 直愎是由两个汉字组成的成语。直指坚决、直接的意思,愎指刚愎、固执的意思。合起来,直愎表示一个人固执己见,不听劝告,不顾他人意见的态度。
使用场景
- 直愎多用于贬义,形容一个人固执己见,不肯改变观点,不顾他人意见的行为。常用于批评、讽刺、警示等场合。
故事起源
- 直愎最早出现在《汉书·杨震传》中。故事讲述了汉代大臣杨震的故事。当时,杨震认为汉武帝的一项政策不利于国家,多次上书劝谏,但都被忽视。为了表达自己的观点,杨震不顾反对,坚持己见。因此,直愎一词就用来形容杨震的固执态度。
成语结构
- 主要由两个汉字组成,形式为“直愎”。
例句
- 1. 他一向直愎,无论别人怎样劝告,都不会改变主意。2. 这个领导太直愎了,从不听取下属的建议。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两个字的发音和含义进行联想,帮助记忆。例如,直愎可以联想为一个人直接坚持己见,不听别人劝告,固执己见的形象。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固执、执着相关的成语,如"固执己见"、"一意孤行"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老师说过不要直愎,要听爸爸妈妈的话。2. 初中生:他太直愎了,不肯改变自己的观点,导致与同学产生了矛盾。3. 高中生:考试前,我直愎地认为只有死记硬背才能取得好成绩,结果发现了更有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