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邈
拼音shū miǎo
注音ㄕㄨ ㄇㄧㄠˇ
繁体
基本解释
犹疏远。 康有为 《大同书》辛部第三章:“若以一洲或今一国为之,则其下必多分治之分政府,然与公政府隔絶疏邈矣。”
基本含义
- 形容言谈行为冷淡、疏远。
详细解释
- 疏邈指人的言谈行为冷淡、疏远。形容对人疏远,不亲近,不热情。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人际关系疏远、冷漠的情况。例如在工作场合或社交场合中,形容一个人对他人态度冷淡、疏远。
故事起源
- 疏邈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哀公四年》中,原文是“疏而不邈”,意为疏远而不宽广。后来演变为“疏邈”。这个成语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不亲近。
成语结构
- 疏邈是一个形容词+形容词的结构,表示人的态度冷淡、疏远。
例句
- 1. 他对我一直疏邈,从来没有主动和我搭过话。2. 她的态度疏邈,让人感觉很难亲近。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可以想象一个人站在高山上,远远地看着下面的人群,与他们保持着疏远的距离,表现出疏邈的态度。
延伸学习
- 可以学习其他与人际关系相关的成语,如疏远、疏离等。同时也可以学习与友好相反的成语,如亲近、热情等,来帮助对比理解。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对新同学的态度很疏邈,从来没有主动和他们交朋友。2. 初中生:她的疏邈态度让她的同学感到很冷漠,很难与她亲近。3. 高中生:他的疏邈行为让他的朋友们觉得他很冷淡,不愿意与他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