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翰薮在词典中的解释
hànsǒu

翰薮

拼音hàn sǒu

注音ㄏㄢˋ ㄙㄡˇ

繁体

基本解释

  • 犹辞林。 唐 王勃 《七夕赋》:“耸词峯於月殿,披翰藪於云扃。”

基本含义

  • 指文采出众的人或才华横溢的人。

详细解释

  • 翰薮是由“翰”和“薮”两个词组成的,其中“翰”指的是书信,引申为文采;“薮”指的是竹林,引申为才华。翰薮合在一起表示才华出众、文采非凡之意。

使用场景

  • 翰薮常用于形容文学、艺术、学术等领域中具有出色才华和卓越表现的人。可以用来形容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等具有杰出才能的人。

故事起源

  • 《庄子·养生主》中有一则寓言故事,讲述了一只鸟在薮中建巢,巢上的羽毛十分美丽,引来了其他鸟类的羡慕和赞叹。这个故事象征着才华出众的人吸引了众人的注目和赞美。

成语结构

  • 主谓结构。

例句

  • 1. 他的文章真是翰薮之才,让人叹为观止。2. 这位画家的作品堪称翰薮,令人赞叹不已。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翰薮的“翰”和“薮”分别代表文采和才华,通过想象一片竹林中,有一位文采出众的人站在其中,展现出才华横溢的形象,帮助记忆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相关的成语,如“翰墨”、“翰海”等,来扩大词汇量和理解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画真好看,像翰薮一样美丽。2. 初中生:她的文学作品展现出了翰薮之才。3. 高中生:他在音乐方面有着翰薮般的才华。4. 大学生:这位画家的作品堪称翰薮,令人赞叹不已。5. 成人:他的演讲水平真是翰薮中的瑰宝。

拆字解意

翰薮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