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旁迕在词典中的解释
páng

旁迕

拼音páng wǔ

注音ㄆㄤˊ ㄨˇ

繁体

基本解释

  • 见“ 旁午 ”。

基本含义

  • 偏离正道,违背原则

详细解释

  • 旁迕意为偏离正道,违背原则。形容言行举止不合规范,违背常理。通常用来批评或警示人们不要违背原则,走偏了方向。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常用于书面语和正式场合,用来形容某人的行为违背了道义,不符合公认的标准。可以用于各种社会和个人道德规范的讨论和批评。

故事起源

  • 旁迕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二十五年》的记载中。当时,晋国国君僖公亲自去拜访齐国的国君。僖公的大臣们劝他不要去,理由是齐国国君不守礼仪,傲慢无礼。然而,僖公不听劝告,执意前去。结果,他在齐国受到了冷遇和侮辱,被齐国国君当做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对待。这个故事告诉人们不要旁迕,不要违背常理,要遵守规则和礼仪。

成语结构

  • 旁迕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四字成语,第一个字是“旁”,第二个字是“迕”。

例句

  • 1. 他的行为旁迕,完全违背了公司的规章制度。2. 这个政策的实施旁迕了公平原则,引起了社会的不满。3. 他的决定旁迕了常理,没有考虑到后果。

记忆技巧

  • 可以将“旁迕”拆分为两个部分,旁和迕。旁可以联想到偏离,而迕可以联想到违背。通过联想记忆,将旁迕的意思与偏离正道、违背原则联系起来,有助于记住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成语和故事的起源,可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同时,学习其他与旁迕相关的成语,如“背道而驰”、“违背常理”等,有助于拓展词汇量,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他的行为旁迕,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做。2. 初中生:他的观点旁迕,与我们的讨论方向完全不同。3. 高中生:政府的决策旁迕了民意,引发了社会的不满。4. 大学生:他的行为旁迕,完全违背了职业道德的要求。

拆字解意

旁迕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