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咎
拼音bì jiù
注音ㄅㄧˋ ㄐㄧㄨˋ
繁体
基本解释
(1).避免罪过或过失。《孔子家语·曲礼子夏问》:“ 孔子 曰:‘ 晏平仲 可谓能远害矣,不以己知是駮人之非,愻辞以避咎,义也夫!’”《后汉书·杨赐传》:“臣受恩偏特,忝任师傅,不敢自同凡臣,括囊避咎。”
(2).避免祸害。 汉 焦赣 《易林·豫之比》:“ 禹 导 龙门 ,避咎除患,元丑以安。”《南史·恩倖传·茹法亮》:“又启上籍被却者悉充远戍,百姓嗟怨,或逃亡避咎。”
基本含义
- 避开责任或惩罚,逃避责任或惩罚。
详细解释
- 避咎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避”表示躲避、逃避,而“咎”则指责任、罪过。避咎的基本含义是指通过逃避责任或惩罚来避免受到责备或惩罚。
使用场景
- 避咎常用于描述某人故意回避或逃避应承担的责任,或者为了逃避惩罚而采取行动。这个成语在正式场合、法律领域或道德伦理讨论中经常被使用。
故事起源
- 避咎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论语》中的一则故事。据说,孔子的学生曾子因犯了错误,而孔子却为他辩解,使他逃避了责任和惩罚,因此有了这个成语。
成语结构
- 避咎是一个动宾短语,由动词“避”和名词“咎”组成。
例句
- 1. 他总是想方设法避咎,从不愿意承担自己的责任。2. 虽然他犯了错误,但他却试图通过逃避责任来避咎。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避”字理解为逃避,将“咎”字理解为责任或惩罚,来帮助记忆避咎这个成语的含义。可以想象一个人躲在角落里,试图逃避责任和惩罚的情景。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责任、惩罚、道德伦理相关的成语,如“推诿”、“回避”等。这些成语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避咎这个成语。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不想做作业,所以我试图通过偷偷藏起来来避咎。2. 初中生:他犯了错误,却通过指责别人来避咎。3. 高中生:为了逃避责任,他编造了一个谎言,试图避咎。4. 大学生:他对自己的错误从不逃避,而是勇敢地承担责任,没有试图避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