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郤陂
拼音hóng xī bēi
注音
繁体鴻郤陂
基本解释
即 鸿隙陂 。《后汉书·邓晨传》:“ 晨 兴 鸿郤陂 数千顷田, 汝 土以殷。” 李贤 注:“ 鸿郤 ,陂名,在今 豫州 汝阳县 东。 成帝 时, 关 东水陂溢为害, 翟方进 为丞相,奏罢之。”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淮水》:“陂水又东南流,为 上慎陂 ,又东为 中慎陂 ,又东南为 下慎陂 ,皆与 鸿郤陂 水散流。”一本作“ 鸿郄陂 ”。参见“ 鸿隙陂 ”。
基本含义
- 形容地势高低不平,起伏不平。
详细解释
- 鸿郤陂是由“鸿”、“郤”、“陂”三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鸿”指大鸟,比喻高大;“郤”指高台,比喻高地;“陂”指低地,比喻低洼之地。整个成语形容地势高低不平,起伏不平,用来形容地势不平坦的地方。
使用场景
- 鸿郤陂一词多用于形容地势的高低起伏,可以用来描述山脉、丘陵等地形。
故事起源
- 鸿郤陂一词的故事起源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鸿水出于郤之山东南,东流注于陂。”这段文字描述了鸿水从郤山东南流出,最终注入陂中。而郤山则是山势陡峭,地势高低起伏,因此成语“鸿郤陂”由此而来。
成语结构
- 主要由“鸿”、“郤”、“陂”三个字组成。
例句
- 1. 这片土地地势鸿郤陂,不适合农作物种植。2. 那座山峰鸿郤陂,登顶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勇气。
记忆技巧
- 可以将“鸿”字与“大鸟”联想,表示高大;将“郤”字与“高台”联想,表示高地;将“陂”字与“低地”联想,表示低洼之地。通过联想记忆,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结构。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与地势相关的成语,如“山清水秀”、“山河壮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这座山鸿郤陂,爬上去一定很累。2. 初中生:这片土地鸿郤陂,不适合建房子。3. 高中生:这个地区地势鸿郤陂,不适合进行农业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