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黏黏
拼音cháo nián nián
注音ㄔㄠˊ ㄋㄧㄢˊ ㄋㄧㄢˊ
繁体
基本解释
潮湿黏糊的样子。 秦兆阳 《姚良成》:“它那树脚下是块小坪坪,有很厚的潮黏黏的土。”
基本含义
- 形容物体或表面湿润黏腻。
详细解释
- 潮黏黏形容物体或表面湿润黏腻,通常指液体或黏性物质在物体表面形成厚重、黏稠的状况。这个成语多用于形容湿度高、黏糊糊的场景。
使用场景
- 潮黏黏可以用于形容天气潮湿、场地湿滑,或形容某些物体表面黏糊糊的情况。也可以用于形容人的皮肤湿润黏腻,或者形容人的性格黏糊糊,指人过于粘人或缠人。
故事起源
- 成语“潮黏黏”源自古代的民间故事。据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有一位农夫种植了一块田地,但是由于连续多日的大雨,土壤变得湿润黏腻。农夫努力工作,但是每次他用锄头在土地上刨开时,都会被湿润的土壤黏住。他觉得非常困扰,于是就用“潮黏黏”来形容这种湿润黏腻的感觉。
成语结构
- 潮黏黏是由三个相同的汉字组成的成语,形象地描绘了湿润黏腻的状态。
例句
- 1. 雨后的地面潮黏黏的,小心别滑倒了。2. 这个果酱太潮黏黏了,让我觉得不舒服。3. 她的性格潮黏黏的,总是缠着别人不放。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潮黏黏”与湿润黏腻的场景联系起来进行记忆。可以想象自己走在一片潮湿的地面上,脚底下黏黏的感觉,或者想象一个人的皮肤湿润黏腻的样子。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潮黏黏”相关的成语,如“黏糊糊”、“湿漉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雨后的泥地潮黏黏的,我不小心滑倒了。2. 初中生:这个果酱潮黏黏的,吃起来很不舒服。3. 高中生:她的性格潮黏黏的,总是缠着别人不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