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国学网>汉语词典>齿迹在词典中的解释
chǐ

齿迹

拼音chǐ jì

注音ㄔㄧˇ ㄐㄧˋ

繁体

基本解释

  • 亦作“ 齿跡 ”。犹厕身,置身。《旧唐书·元亨传》:“刑戮虽加,枝胤仍在,岂可復肩随近侍,齿迹朝行。” 唐 杨炯 《祭汾阴公文》:“公夕拜之时也,既齿跡於 渠阁 ;公春华之日也,又陪游於层城。” 唐 刘知几 《史通·核才》:“是以略观近代,有齿跡文章,而兼修史传。”
    见“ 齿迹 ”。

基本含义

  • 留下的牙齿印记

详细解释

  • 指牙齿在物体上留下的痕迹。形容事物经历过时间的变迁或经历后留下的痕迹。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描述历史、文物、古迹等领域,也可用于比喻人们的经历、感受等。

故事起源

  • 成语“齿迹”最早出现在《晋书·祖逖传》中。祖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将领,他在与敌人作战时,敌人用只字片纸冒充他的手书,试图离间他与朝廷的关系。但是祖逖通过认真观察,发现了只字片纸上的牙齿印记,从而识破了敌人的阴谋。这个故事由此衍生出了成语“齿迹”。

成语结构

  • 主语+动词+宾语

例句

  • 1. 这座古城保存了许多历史的齿迹,让人们感受到了古代的风貌。2. 这部小说描绘了一个家族经历百年沧桑的齿迹。3. 战争给这个国家留下了深深的齿迹,需要时间来修复。

记忆技巧

  • 可以联想成“齿”和“迹”,牙齿咬下留下的痕迹。

延伸学习

  • 了解更多与历史相关的成语,如“千古一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在沙滩上玩耍留下了足迹和齿迹。2. 初中生:历史书上的齿迹让我对古代的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3. 高中生:这座城市的建筑物都带有浓厚的历史齿迹,让人感受到了时光的变迁。

拆字解意

齿迹词语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