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儿词
拼音gǔ ér cí
注音ㄍㄨˇ ㄦˊ ㄘㄧˊ
繁体
基本解释
即瞽词。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北东园日记诗》:“半夜浑成喜雨诗,平明唱遍瞽儿词。侯门都作沉沉梦,翻笑衰翁局外痴。”参见“ 瞽词 ”。
基本含义
- 指无法看见事物本质而只能凭空猜测或胡乱臆断的言辞。
详细解释
- 瞽儿指盲人,词指言辞。成语瞽儿词比喻无法准确理解事物本质,只能根据片面的经验或主观臆断来表达。它强调了言辞的主观性和不可靠性。
使用场景
- 常用于贬义,用来批评那些凭空猜测、胡乱臆断的言辞,或形容没有根据、没有实质内容的言论。
故事起源
- 成语“瞽儿词”源于中国古代的故事。相传,古代有一位盲人,他因为无法看见事物,只能根据声音和触觉来判断周围的环境。有一天,他听到有人在说话,但他无法理解对方的意思,于是他胡乱猜测对方的意思,结果完全错误。这个故事被后人用来比喻那些没有根据、没有实质内容的言辞,形成了成语“瞽儿词”。
成语结构
- 主语 + 瞽儿 + 词
例句
- 1. 他的观点完全是瞽儿词,没有任何根据。2. 不要相信他的话,那只是一堆瞽儿词而已。
记忆技巧
- 可以将瞽儿词的发音“gu3 er2 ci2”与英文单词"gourmet"进行联想,想象一个盲人在用瞽儿词描述美食的场景,以此来记忆成语的意思。
延伸学习
- 了解成语的起源和故事背后的文化背景,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成语。此外,学习其他与言辞、言论相关的成语,如“掩耳盗铃”、“弄假成真”等,可以帮助拓展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小学生:他说的都是瞽儿词,根本不可信。初中生:这篇文章里充满了瞽儿词,没有任何实质内容。高中生:他的演讲充斥着瞽儿词,完全没有说服力。大学生:这个政治家的讲话充满了瞽儿词,根本不值得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