挠滑
拼音náo huá
注音ㄣㄠˊ ㄏㄨㄚˊ
繁体
基本解释
扰乱;惑乱。《荀子·解蔽》:“案直将治怪説,玩奇辞,以相挠滑也。” 王先谦 集解:“滑,乱也,音骨。”《淮南子·泰族训》:“ 张仪 、 苏秦 家无常居,身无定君,约从衡之事,为倾覆之谋,浊乱天下,挠滑诸侯。”
基本含义
- 形容人的行为狡猾,难以对付。
详细解释
- 挠滑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挠”和“滑”两个字组成。挠指的是用手指或其他物体轻轻刮擦皮肤,引起痒感,滑指的是表面光滑,不易抓住。将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形容一个人行为狡猾,难以捉摸。
使用场景
- 挠滑一词多用于形容那些善于欺骗、阴险狡猾的人。当你遇到一个表面上看起来友善,但实际上心机深沉的人时,你可以使用这个成语来形容他们。此外,挠滑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些难以对付的局势或问题。
故事起源
- 挠滑的故事起源于《史记·项羽本纪》中的一则故事。相传,项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善于用兵,但在政治斗争中显得有些单纯。有一次,项羽遇到了一个叫刘邦的人,他表面上对项羽非常友善,但实际上却暗地里策划了一场阴谋,最终成功地击败了项羽。自此以后,人们用“挠滑”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友善,但实际上心机深沉的人。
成语结构
- 挠滑是一个形容词性成语,由两个汉字组成。
例句
- 1. 这个人看起来很和善,但实际上非常挠滑。2. 他的行为总是让人摸不透,真是个挠滑的家伙。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忆这个成语。想象一个人在你背后轻轻地挠你的后背,让你觉得很痒,但当你想去抓住他时,他却滑溜溜地逃走了。这个形象可以帮助你记住挠滑这个成语的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成语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有趣的成语。了解更多成语的故事和用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语言。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那个男生看起来很友好,但他做事情总是挠滑,不可信任。2. 初中生:她的表面上看起来很纯真,但实际上非常挠滑,大家要小心。3. 高中生:政治斗争中,有些政客非常挠滑,善于利用表面上的友善来欺骗人们。希望这个关于“挠滑”的学习指南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