杼斗
拼音zhù dòu
注音ㄓㄨˋ ㄉㄡˋ
繁体
基本解释
栎木的果实。亦指栎实之壳。《诗·唐风·鸨羽》“集於苞栩” 三国 吴 陆玑 疏:“栩,今柞櫟也, 徐州 谓櫟为杼,或谓之为栩。其子为皁,或言皁斗。其壳为汁可以染皁。今 京洛 及 河内 多言杼斗。”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柞》:“俗人呼杼为橡子,以橡壳为杼斗,以剜剜似斗故也。” 宋 唐慎微 《证类本草·木部下品》:“橡实……其壳为散及煮汁服亦主痢,并堪染用,一名杼斗。”
基本含义
- 指工作勤奋,不辞劳苦。
详细解释
- 杼斗,古代纺织用具,杼为纺线的竹筒,斗为纺线的竹夹,用于纺织工作。成语“杼斗”比喻勤劳努力工作,不辞辛劳。
使用场景
- 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勤奋努力,不畏艰辛的工作态度。可以用于表扬他人的工作态度,或者自我激励,鼓励自己要勤奋工作。
故事起源
- 成语“杼斗”最早出自《左传》。在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位名叫杼的人,他勤奋努力,不辞辛劳地工作。他每天早上第一个到达工作岗位,晚上最后一个离开。因为他的勤奋和努力,他的工作成绩非常出色,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后来,人们就用“杼斗”来形容勤奋工作的人。
成语结构
- 杼斗是一个双音节的成语,由两个单独的词语组成。
例句
- 1. 他是一个杼斗之才,每天都工作到很晚。2. 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努力工作,做一个杼斗。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杼斗”与勤奋工作的形象联系起来,形成记忆联想。可以想象一个人拿着杼在工作,一丝不苟地努力纺线,形象地表达了勤奋努力的意义。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其他与勤奋工作相关的成语,如“勤能补拙”、“锲而不舍”等,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要像杼斗一样勤奋学习,取得好成绩。2. 初中生:我们班的班长是个杼斗,每天都帮助老师做很多事情。3. 高中生:我爸爸是个杼斗,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为家庭付出了很多。4. 大学生:只有像杼斗一样勤奋工作,才能取得好的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