弭帖
拼音mǐ tiē
注音ㄇㄧˇ ㄊㄧㄝ
繁体
基本解释
顺从帖伏。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别集·象油》:“ 燕京 昔有一雄象,甚大,凡伤死数人,官吏欲杀之,不得已乃明其罪,象遂弭帖就杀。” 清 赵翼 《行围即景·套驹》诗:“握鬃伏鬣何晏然,衔勒早向驹口穿,纔穿便觉气降伏,弭帖随人为转旋。”
基本含义
- 指消除矛盾、调解纷争,使双方和平相处。
详细解释
- 弭帖一词源自于《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鹿鸣》:“鹿鸣于乔木,食野之蒿。弋者弋矣,烝者烝矣。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其中,“弋者弋矣,烝者烝矣”意为“箭射的准,弓弦发出声音”,形容箭射中靶心的准确和弓弦发出悦耳的声音。后来,人们将这个描述用来比喻和谐相处、矛盾得到解决。弭帖也可用作动词,表示采取措施使矛盾得到缓解。
使用场景
- 弭帖多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在矛盾和纷争出现时。它强调通过调解、妥协和和解来解决矛盾,使双方都能得到满足。
故事起源
- 弭帖一词最早见于《诗经》,后来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用语中。成语的起源与人们对和谐相处、矛盾调解的追求有关。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动词
例句
- 1. 他们经过友好的谈判,最终弭帖了彼此之间的分歧。2. 在团队合作中,大家应该学会弭帖矛盾,共同进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记忆弭帖这个成语:1. 将“弭帖”拆分开来记忆,弭音近“迷”,帖音近“贴”。可以想象两个人在矛盾中“迷了路”,最终通过贴心的沟通和解决方法找到了和谐相处的方式。2. 制作一张卡片,上面写着“弭帖”的拼音和中文含义。在卡片的背面,写下例句和使用场景,每天复习一遍,加深记忆。
延伸学习
- 可以进一步学习与弭帖相关的成语和词语,例如“和谐共处”、“矛盾调解”等,了解更多关于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知识。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们应该用友善的语言和行为来弭帖矛盾,让大家都开心。2. 初中生:老师通过开展班级活动,帮助同学们弭帖了彼此之间的误会。3. 高中生:在家庭中,家长应该起到调解纷争的作用,帮助家庭成员弭帖矛盾,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