沫饽
拼音mò bō
注音ㄇㄛˋ ㄅㄛ
繁体
基本解释
茶水煮沸时产生的浮沫。 唐 陆羽 《茶经·五之煮》:“凡酌,置诸盌,令沫餑均。沫餑,汤之华也。华之薄者曰沫,厚者曰餑,细轻者曰花。” 明 陆树声 《茶寮记》:“煎用活火,候汤眼鳞鳞起沫餑鼓泛。”
基本含义
- 形容人吃饭时非常拮据,连饭都没有。
详细解释
- 沫饽是由“沫”和“饽”两个字组成的成语。其中,“沫”指口水的沫子,比喻非常贫困;“饽”指饭,代指吃的东西。沫饽形容人非常贫困,连饭都没有。
使用场景
- 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生活非常困难,没有饭吃的情况。可以在描述贫困生活的文章、故事中使用。
故事起源
- 沫饽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红楼梦》一书中。故事中的贾府贫困的时候,有一次贾母拿出一块“糖沫”,给贾府的人们分享。贾府的人们都很开心地吃着这块糖沫,形容他们过着非常贫困的生活。
成语结构
- 形容词+名词
例句
- 1. 他家很穷,每天都是沫饽为生。2. 这个孩子生活在山区,每天只能吃沫饽。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将“沫”与“饽”进行联想,想象一个人非常贫困,只能吃口水沫子来帮助记忆这个成语。
延伸学习
- 可以了解其他形容贫困的成语,比如“衣食无忧”、“一穷二白”等。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有一次看到一个乞丐,他连沫饽都没有吃。2. 初中生:我家曾经很困难,每天都是沫饽为生。3. 高中生:这个电影讲述了一个人从沫饽到富裕的故事,非常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