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浪节
拼音xiǎng làng jié
注音
繁体
基本解释
“响浪”是藏语安多方言的译音,“响”是“柴”或“薪”,“浪”是“采”。最初的意思是“采薪和打柴”。响浪节是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藏民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六月四日至十七日,正当牧草丰茂、牛羊肥壮的夏季。届时,广大藏族人民云集在如茵的草滩和高山密林中,宰牛羊,备香茶,设美酒,彼此祝贺节日愉快.英俊的骑手们骑着披红挂绿的骏马、牦牛接踵而至,参加赛马、赛牦牛、射箭和“大象拔河”等活动。青年男女在钹、锣、唢呐乐曲声中唱着热情奔放的祝酒歌。跳起欢乐的“锅庄”舞,演出藏戏,颇具民族特色。
详细解释
节日简介
响浪节,是甘肃省夏河县藏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六月中旬举行,为期三、五天。“响浪”藏语意为背着经书,在一个地方转,求神保佑,后来演变为夏季娱乐活动。在节日期间,当地藏族人民按照传统习惯,家家户户,带着行李和美酒佳肴,来到牧草如茵的草地上或山坡上。他们搭起帐篷,点燃炉火、煮上酥油茶,摆上牛羊肉,青稞酒,奶食和果品,稍为小息后各家互相串访帐篷,彼此祝贺节日。
节日习俗
节日期间,骑手们骑着披红挂绿的骏马,牦牛,纷纷赶到会场参加赛马,赛牦牛,射箭和“大象拔河”等活动。赛前主持人向各地来的农牧民和参加活动的人们祝贺,献酒,接着便开始比赛。“大象拔河”是当地藏族喜爱的传统体育项目。比赛时,由两人进行,模仿大象的动作,双方将绳子套在颈项,绳从裆下拉过,背对背,双手可以扶地,拉好架势。当裁判员鸣哨后,互相用力拉。比赛方法与拔河相似,谁先将对过河界就获得胜利,三局两胜制。
比赛结束,男女青年手拉手地围成圆圈,在钹、锣、唢呐等乐器的伴奏下,唱着热情奔放的祝酒歌,跳起欢乐的锅庄舞、弦子舞。有的还演出藏戏,演员头戴各种面具,或拟神,或扮人,或舞兽,即席演出,不施帷幕,不要舞台,颇有藏民族特色。
节日活动
届时,按照当地藏族的传统习惯,或以家庭,或以村寨为单位,相互邀约,带着丰盛的酒肉食品和行李,前往牧草如茵的草地、山坡,搭起帐篷、点燃篝火,煮上酥油茶,摆好牛羊肉、青稞酒、奶食和果品,稍为憩,各家各户相互拜访,彼此祝贺节日。
基本含义
- 形容声音宏大,回响连绵的盛大节日或庆典。
详细解释
- 响浪节是一个形象化的成语,它将节日或庆典的盛大和热闹形容成“响浪”,意味着声音如同波浪一样,回响不绝。形容场面热烈、气氛高涨。
使用场景
- 响浪节常用来形容各种庆典、盛大的活动,例如音乐节、婚礼、庆祝活动等。也可以用来形容人声鼎沸的场合,如人山人海的集会、市场等。
故事起源
- 响浪节这个成语的故事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民间传说。相传在古代有一个神秘的节日,当人们举行庆典时,音乐声和欢呼声如同波浪一样回荡在空气中,给人们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和热闹。因此,人们将这样的庆典称之为“响浪节”。
成语结构
- 响浪节由两个词组成,其中“响浪”表示声音宏大、回响连绵,“节”表示节日、庆典。
例句
- 1. 今天的演唱会真是个响浪节,音乐声回响在整个体育馆。2. 婚礼上的欢呼声如同响浪节一般,把整个街道都沸腾了起来。
记忆技巧
- 可以通过联想记忆来记住这个成语。想象一个庆典或盛大的活动,人们的欢呼声和音乐声如同波浪一样回响在空气中,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热闹和欢乐。这样的场景可以帮助记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感兴趣,可以深入了解一些其他的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这些节日都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和习俗,了解它们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同学们的呐喊声如同响浪节一般,场面非常热闹。2. 初中生:音乐节上的音乐声如同响浪节一样,让人感受到了无比的热情和活力。3. 高中生:在毕业典礼上,同学们的欢呼声如同响浪节一般,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祝福。4. 大学生:参加国庆庆典时,人们的欢呼声和鞭炮声如同响浪节一样,让人感受到了浓浓的节日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