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赎
拼音zì shú
注音ㄗㄧˋ ㄕㄨˊ
繁体
基本解释
◎ 自赎 zìshú
[redeem oneself;atone for one's crime] 自己弥补罪过;自己赎罪
英文翻译
1.redeem oneself; atone for one's crime
详细解释
(1).以资财入官赎罪或立功以赎罪。《汉书·司马迁传》:“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宋史·叛臣传下·李全》:“ 义深 走 金 , 安用 杀 林 德 自赎。”《明史·吴复传》:“二十八年,有罪,从征 龙州 ,建功自赎。”
(2).泛指自赎其罪。 宋 曾巩 《进太祖皇帝总序状》:“仰负恩待,无以自赎。” 宋 叶适 《母杜氏墓志》:“闰月二十三日,竟卒。天乎痛哉!是所以照临诸孤之不孝,而使之终无以自赎者也。”
(3).自行解脱。 唐 元稹 《上门下裴相公书》:“阁下若能荡涤痕累,洞开嫌疑,弃仇如振尘,爱士如救馁,使恃才薄行者自赎於烦辱,以能见忌者骋力於通衢。”
基本含义
- 自己赎罪或补偿错误所犯的过失。
详细解释
- 自赎是一个表示自己承担责任,主动补偿或赎罪的成语。它强调了个人的自觉和责任感,意味着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过失,并主动采取行动来弥补或赎罪。这个成语强调了个人道德和伦理的重要性,以及对错误行为负责的态度。
使用场景
- 自赎这个成语常常用于形容一个人在犯错后,主动承担责任并采取行动来弥补错误。它可以用于各种场景,包括个人生活、工作环境、社会道德等。例如,一个人在工作中犯了错误,可以通过自赎来表达他的悔过和决心改正错误。另外,自赎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在个人关系中犯错后,通过道歉和补偿来修复关系。
故事起源
- 关于自赎成语的具体起源尚无确切的记载。然而,这个成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强调了个人的道德和责任感。这种价值观念在中国文化中历史悠久,对于个人的行为和道德有着深远的影响。
成语结构
- 自赎由两个汉字组成,分别是“自”和“赎”。其中,“自”表示自己,“赎”表示赎罪或补偿。这个成语的结构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记忆。
例句
- 1. 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自赎并采取行动来弥补。2. 她在朋友面前公开道歉,以自赎她的过失。
记忆技巧
- 记忆自赎这个成语可以使用联想记忆法。你可以想象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主动赎罪的情景。将这个情景与自赎这个成语联系起来,帮助记忆和理解其含义。
延伸学习
- 如果你对中国成语和文化感兴趣,可以继续学习其他与自赎相关的成语,如“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等。此外,你还可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以加深对自赎成语的理解和应用。举例不同年龄层学生对这个词语的造句:1. 小学生:我做错了事情,我要自赎并向老师道歉。2. 中学生:我考试作弊了,我要自赎,从现在开始努力学习。3. 大学生:我对朋友说了伤人的话,我要自赎并向他道歉。4. 成人:我犯了错误,我要自赎并承担相应的责任。